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全部甲状腺癌的90%左右,其中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滤泡状癌(FTC)及Hurthle细胞癌.绝大多数的DTC患者通过传统的"手术+碘-131(131I)治疗+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模式可以获得长达30年的无病生存.尽管大多数DTC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约15%的患者会在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因此DTC患者即使经手术和131I治疗后效果良好,也需长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在DTC患者的随访中,血清学检查对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动态观察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监控TSH抑制治疗效果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在经手术及131I治疗已清除全部甲状腺的DTC患者的随访中,监测其变化是判别患者是否存在肿瘤残留或复发的重要手段.但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存在会降低血清Tg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值,影响通过Tg监测病情的准确性.因此,随访中每次测定血清Tg时均应同时监测TgAb.探讨相关血清学分子特征与DTC的关系及如何提高其在病情监测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从动态监测的角度观察了DTC中TgAb阳性患者手术及131I治疗后TgAb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第二部分则从Tg监测的角度,探讨了当非远处转移性DTC患者抑制性Tg(s-Tg)小于1ng/ml时行刺激性Tg(st-Tg)测定的必要性及可能影响st-Tg测定选择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现将两部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DTC治疗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TgAb阳性(>115IU/ml)的DTC患者在手术及131I治疗后TgAb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纳入118例TgAb阳性患者,分析其手术前、131I治疗前、131I治疗后中位随访2.3个月及5.2个月相应时间点TgAb的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观察患者131I治疗后TgAb下降>50%所需时间(T50)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前一时间点的TgAb相比,经手术、131I治疗后中位随访2.3个月及5.2个月TgAb均明显下降(均=0.000),各阶段降幅>50%者分别占28.6%、33.3%、37.2%,TgAb转阴率分别为23.4%、48.9%、62.8%.MLR显示,T50仅与131I治疗距手术时间(B=1.125,P=0.000)有关.
结论手术及131I治疗可明显降低TgAb阳性DTC患者的TgAb水平.131I治疗距手术时间对TgAb下降速度有显著影响,术后尽快行131I治疗有助于TgAb的下降.
第二部分:非远处转移性DTC患者抑制性甲状腺球蛋白小于1ng/ml时行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必要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当非远处转移性DTC患者s-Tg<1ng/ml时行st-Tg测定的必要性及可能影响st-Tg测定选择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并进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77例.在中位随访19.9个月期间患者s-Tg均<1.0ng/ml且无疾病证据(NED),s-Tg测定后3个月内测定其st-Tg及相应TSH水平.血清Tg、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超声、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等)及细胞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用于评估疾病状态.根据患者s-Tg水平将患者分为G1(<0.1ng/ml)、G2(0.1-0.5 ng/ml)、G3(≥0.5ng/ml)3组.统计并分析3组患者的Tg水平、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转归.计算ΔTg/ΔTSH比并探讨其与疾病复发的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G1-3组中st-Tg>2ng/ml及复发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1.3%、18.8%、75%和1.9%、0%、25%,G3组患者st-Tg>2ng/ml率及复发率较其他两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77例患者根据复发危险分层进行分析,低、中、高危组患者st-Tg>2ng/ml的比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07).G3组患者的阳性淋巴结比率(LNR)明显高于G1-2组(P=0.030),而G1-2组中st-Tg>2ng/ml的患者LNR明显高于st-Tg≤2ng/ml者(P=0.015).以0.253为LNR临界点时,其预测疾病复发与否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69.9%(P=0.029).以st-Tg为2ng/ml作为临界点预测疾病复发可能的特异性为83.8%,而以ΔTg/ΔTSH为0.016ng/uIU作为临界点时预测疾病复发与否的特异性为82.4%.
结论:超过80%s-Tg<1ng/ml的非远处转移性DTC患者后续st-Tg测定值≤2ng/ml且无疾病证据,此类患者不需在后续的随访中行st-Tg测定.高LNR的患者,不论后续s-Tg≥0.5ng/ml与否均应考虑行st-Tg测定.对于已行st-Tg测定的患者ΔTg/ΔTSH比对预测疾病复发具有一定价值,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第一部分:DTC治疗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TgAb阳性(>115IU/ml)的DTC患者在手术及131I治疗后TgAb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纳入118例TgAb阳性患者,分析其手术前、131I治疗前、131I治疗后中位随访2.3个月及5.2个月相应时间点TgAb的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观察患者131I治疗后TgAb下降>50%所需时间(T50)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前一时间点的TgAb相比,经手术、131I治疗后中位随访2.3个月及5.2个月TgAb均明显下降(均=0.000),各阶段降幅>50%者分别占28.6%、33.3%、37.2%,TgAb转阴率分别为23.4%、48.9%、62.8%.MLR显示,T50仅与131I治疗距手术时间(B=1.125,P=0.000)有关.
结论手术及131I治疗可明显降低TgAb阳性DTC患者的TgAb水平.131I治疗距手术时间对TgAb下降速度有显著影响,术后尽快行131I治疗有助于TgAb的下降.
第二部分:非远处转移性DTC患者抑制性甲状腺球蛋白小于1ng/ml时行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必要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当非远处转移性DTC患者s-Tg<1ng/ml时行st-Tg测定的必要性及可能影响st-Tg测定选择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并进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77例.在中位随访19.9个月期间患者s-Tg均<1.0ng/ml且无疾病证据(NED),s-Tg测定后3个月内测定其st-Tg及相应TSH水平.血清Tg、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超声、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等)及细胞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用于评估疾病状态.根据患者s-Tg水平将患者分为G1(<0.1ng/ml)、G2(0.1-0.5 ng/ml)、G3(≥0.5ng/ml)3组.统计并分析3组患者的Tg水平、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转归.计算ΔTg/ΔTSH比并探讨其与疾病复发的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G1-3组中st-Tg>2ng/ml及复发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1.3%、18.8%、75%和1.9%、0%、25%,G3组患者st-Tg>2ng/ml率及复发率较其他两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77例患者根据复发危险分层进行分析,低、中、高危组患者st-Tg>2ng/ml的比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07).G3组患者的阳性淋巴结比率(LNR)明显高于G1-2组(P=0.030),而G1-2组中st-Tg>2ng/ml的患者LNR明显高于st-Tg≤2ng/ml者(P=0.015).以0.253为LNR临界点时,其预测疾病复发与否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69.9%(P=0.029).以st-Tg为2ng/ml作为临界点预测疾病复发可能的特异性为83.8%,而以ΔTg/ΔTSH为0.016ng/uIU作为临界点时预测疾病复发与否的特异性为82.4%.
结论:超过80%s-Tg<1ng/ml的非远处转移性DTC患者后续st-Tg测定值≤2ng/ml且无疾病证据,此类患者不需在后续的随访中行st-Tg测定.高LNR的患者,不论后续s-Tg≥0.5ng/ml与否均应考虑行st-Tg测定.对于已行st-Tg测定的患者ΔTg/ΔTSH比对预测疾病复发具有一定价值,但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