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下,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提升要素生产率等改革深水区的突破,均离不开要素基础的支持。而在要素投入作用势微的情况下,通过要素跨区域流动配置,优化要素结构,成为面向效率和公平双重目标下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非首都功能疏解是现阶段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任务,本文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的要素配置优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在系统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经济生态价值高水平协同创造为核心,界定了跨区域协同的内涵及目标,进而评价京津冀地区的跨区域协同现状,利用O-P分解法分析了京津冀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配置效率,同时对京津冀各城市功能分工以及非首都功能疏解现状进行了梳理,识别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非首都功能疏解与跨区域协同的关系这一科学问题,本文运用模糊断点回归实证分析得出,非首都功能疏解显著促进了京津冀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跨区域协同,同时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0.2022)大于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0.0579)。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城市发展规划和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求,文章以跨区域协同为目标、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约束构建了京津冀产业生态经济系统要素配置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结果显示,在优化期间,京津冀劳动力配置效率增长200%,资本配置效率提升50%,非首都功能疏解至少可以带来40万规模的劳动力疏解,其中批发零售业贡献最大,疏解人口达到38万。研究表明,天津和唐山、沧州与秦皇岛能够依托临港优势显著缓解北京在物流和仓储方面的压力,作为环京核心功能区的保定和廊坊适合集中承接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冀西北生态涵养区的承德和张家口主要对接食品加工制造业为京津提供保障,冀中南地区的石家庄、邯郸、邢台和衡水则积极吸引了食品、通用设备、纺织、电气机械等基础型制造业以期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以石家庄为中心大力发展批发零售服务业。北京应坚持以产业疏解带动要素疏解,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时津冀各地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区位优势,优选承接产业类型,加强三地产业价值链互补与协同,推动劳动力与资本要素跨区域协同配置,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