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与中国新时期小说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试图分三部分对这种影响作出分析与评价.第一部分主要从整体上对“黑色幽默”做一个轮廓介绍.二十世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存在主义等非理性哲学思潮的流行,促成了黑色幽默小说家“荒诞”观念的形成.荒诞不仅成为小说主题,也有机地体现于形式.小说往往滑稽甚至怪诞地处理内在的悲剧题材;结构错乱零散、悖论迭出、情节淡化并富于象征;人物多是一些傀儡或反英雄.该文第二部分主要是新时期小说中的“黑色幽默”以讨论这种影响或相似性的存在.“文革”之后荒诞感或荒诞观念的蔓延是新时期小说家们接受黑色幽默的现实与思想基础.类似于“第22条军规”那种不可逃脱的悖境同样进入了新时期小说之中.小说中人物的偏离传统与喜剧化,以及某些文字的怪诞倾向也显示出黑色幽默的某些相似之处.第三部分重在讨论中国黑色幽默的本土特色.中国新时期小说家的荒诞意识缺乏深层的哲学根基,始终没有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作家本人也从没有陷入彻底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对于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新时期小说家进行了一定的颠覆与创新,同时又仍把这种变革控制在理性范围之内.人物形象仍然是现实中具备鲜明个性的“人”,滑稽与恐怖平分秋色的怪诞成分并没有在新时期小说中占据主体地位.
其他文献
至19世纪中叶,"传统"的意义有了缓慢的变化.在《圣经》中传统是一个中性词.大约到莎士比亚时,"传统"出现了贬义,被认为是对创造力的束缚.个性发展因之而成为头等要事.从文艺
中国现代小说呈双重现代性追求:启蒙现代性中的现实主义追求与审美现代性中的小说写意性追求.在这一语境中,一批追求写意精神的中国现代小说被凸显出来,该文以叙事学和比较诗
新时期文学“文革”叙事以“文革”历史文化环境为背景,通过记忆、追述、重构等方式再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多重关系,呈现出一个集政治、道德、文化
该文从宏观角度,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的流变做出梳理和理论上的思考.现代散文和散文理论的确立和成熟,肇始于五四时期.其最醒目的标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