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动物词作为民族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国俗语义,是认识一个民族文化史、社会史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世界上较为发达的语言各自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动物词,汉日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动物词。汉语动物词包括基本动物词、复合衍生动物词和以基本动物词为中心语素构成的相关词语三类。因为汉民族的正统本位思想观念的影响,源自汉民族本土的动物词构词能力较强,而源自外族的动物词构词能力较弱。日语中的动物词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和语词,汉语词,外来语词。混合语词。其中汉字词是借用了汉字、汉词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的色彩,是本论文对比研究的主要对象。二、词语的理据是词汇系统生命的基因。而词的理据研究是从发生学角度来探求词源意义的所在,找出事物和现象获得称说的依据。1、汉日语动物词有相似的构词理据,包括功用理据、相似理据、象征理据。也有基于各自民族语言的相异理据,尤其是日本民族因信奉多神教,因此会有基于风俗信仰的构词理据。2、有些动物词是因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使用功能而构成的,因此了解此类动物词的命名理据,能有效的帮助我们考察不同社会的人类活动及其文化遗迹。3、动物的生理、习性、形状、动作等方面和人类社会的事物、现象之间存在某种相似之处,在动物词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动物词的语义延伸中,相似理据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真实反映,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4、象征词语的表义方式主要通过借物喻义或借声(语音)取义来表示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又总是和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相契合,因此动物词中象征词语的象征意义就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含义。因此,象征意义也可以说是富有文化信息的联想意义。三、动物词语作为“文化词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隐含着重要的民族文化信息,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像。1、汉日民族都有图腾崇拜,但汉民族图腾崇拜较为单一,以“龙、凤、麒麟和龟”为中心;而日本民族因信仰万物有灵,因此幻想出诸多关系与形象,从而构成丰富的动物词和用法。2、不同民族的思维有共同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汉日语的动物词大多是借具象来传达人的主规意志,以形写意,赋予具象以人的灵性。但汉语中对自然界动物的褒贬来自于汉民族思维的辩证性,而日语中则更多的来自于投射心理。3、汉民族的文化属于大陆文化,是靠建立在封建宗法社会基础上的伦理道德来维系社会秩序的,并高度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他们不仅将社会伦理化,而且还将自然伦理化。这样,用来约束人类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伦理观念便被移植到了动物界。而日本则属于海洋岛国文化,海洋是日本同其他国家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他们所联想的多半是与海洋动物有关的事情。四、汉日动物词的关联体系包括四个方面:1、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因此一些动物词在两个民族的语言中,呈现出共通的国俗语义特征。2、由于两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历史条件、宗教信仰等差异,在表达近似意义的时候,中日两国语言往往会借用不同的动物形象,因此,两国人民在对同一事物的表达上,所使用的熟语就不相同。3、在语言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两个民族逐渐形成了对各种飞禽走兽的好恶、褒贬的固有思维模式,有时,同一种动物在中日两国语言中的联想意义完全不同。4、两国人民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于是便出现了汉日动物词中有一些词部分意义相似,而部分意义无法对应的情况。五、动物词国俗语义的产生和理解是与认知模式和文化模式分不开的。中日两国动物词在语义延伸运用上有相同的一面,这是因为人类各民族祖先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有其共性和普遍性,人类具有相同的身体构造和感知器官,面对相同的物质世界,具备相同的感知、认知能力,也就容易获得相似的概念结构。六、在汉日动物词对比中发现的文化和认知心理动因,对于翻译、第二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动物词,难就难在源语和译语存在着国俗语义的错位或缺失。目前衡量翻译作品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译作是否真实有效地传递了原文的文化信息和意象,是否让读者在读译作的时候体味并了解到了源语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动物词的国俗语义,采取直译加注、直译加解释以及意译的方法来翻译。2、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应用语言学,承载着文化内涵。语言中的国俗语义对学生来说,和语音、语法、词汇一样,也是一种知识,只不过是一种从形式到内容都不一样的知识罢了。因此,在对日汉语教学中就需要通过进行对比研究,揭示直接影响交际、引起误解甚至冲突的那些包孕在动物词国俗语义中的文化因素,这样就既节省了时间,又切实可行,便于操作。3、汉日动物词的国俗语义往往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且这种信息常常是内隐的,当同一动物词在两种文化中具有不同含义时,在跨文化交际中就可能造成冲突。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汉日两种语言的动物词及其国俗语义,并且通过对国俗语义的理据解读,详细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了解得越深刻,交际越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