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接触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民族的交往,不同文化的交流必然带来不同语言接触。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之间的贸易交往,文化交流,移民杂居以及战争征服,都会引起语言间的相互接触。正如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言:“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这种不同语言间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接触,必然会引起语言功能、语言特点的变异。对于同一语言而言,各方言之间或方言与标准语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接触。方言是社会分化的产物,而标准语代表了整合的力量,两者共处同一语言社会,是一种共存互动的关系。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贸往来增多,人口流动频繁,客观上促使方言与标准语接触程度加剧,两者这种广泛而深入的互动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集中到方言与标准语接触过程及其结果的研究,其重要性已经广泛达成共识。各国学者试图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方言与标准语接触机制并试图寻找隐藏在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历史及文化动因以期为解决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作为基于上述目的的一种尝试,本文借助Frans van Coetsem关于方言与标准语的接触模式,在分别描述汉英两种语言中方言与标准语接触现状的基础上,对二者作了对比分析,并尝试性地构建了一个能够较为客观反映汉英方言与标准语接触发展趋势的理论模式。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全文的绪论。首先对语言接触的定义及研究状况做出了概述,对方言与标准语等基本概念和本文的研究范围进行了说明和界定,其后着重介绍了作为语言接触研究特例的方言与标准语接触研究,并对Frans van Coetsem关于方言与标准语的接触模式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比较研究的基础。在第二章中,作者对英语方言与标准语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接着对英格兰地区方言与标准语接触现状进行了描述。在此接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如河口湾英语的兴起与发展。在第三章中,作者首先对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作了概要的说明和分析,并从五个方面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阐发。然后针对当前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现状展开论述,其中,对语音、词汇等不同语言层次的接触状况分别进行了描述。其中,音系简化、文白异读、新老异读和词汇互借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接触现象。第四章是在描述以上接触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对比与分析。作者发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方言与标准语的接触状况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一方面,由于语言发展的共性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所以两种语言的方言与标准语接触状况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促使接触出现的原因相似。工业革命的完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加剧是接触出现的主要动因。第二,接触发展的过程相似。方言与标准语都呈现出融合之势,但在此过程中,一些经济文化发达的大中城市方言对周边城市方言的影响要大于标准语对其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中英两国历史沿革与文化传统又存在诸多差异,所以方言与标准语接触状况也存在差异,这主要表现在接触的进程不同。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要远远早于中国,方言与标准语趋同的程度较高。而汉语方言存在巨大差异,即使在同属官话区的北方及西南各方言中,相互理解也仅能勉强为之,很难做到自由沟通。综合上述分析,作者尝试性地构建了方言与标准语接触的共变模式。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语部分。作者简要分析了上述接触趋势的发生原因,认为尽管导致该趋势发生的因素繁多,交互影响,关系复杂,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更仍是主要促因。作者还特别指出,目前方言与标准语的接触大多尚处于多元发展阶段,因时因地而异,趋向不甚明了,但是,方言与标准语接触的总体走势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