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合成不同结构的配体与配合物:2,6-二[1-(2,6-二甲基苯基亚胺)乙基]吡啶(配体3)、[(2,6-二乙基苯基)亚氨基]-萘酮(配体4)、Hdpa(1)、Hdpza(2)。分别用配体1、2与过渡金属盐反应得到六种配合物,并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与研究。分别利用六种配合物进行了乙烯齐聚和二氧化碳聚合反应测试。第一部分基于配体2,2’-二吡啶胺(Hdpa)和二(2-吡唑基)胺(Hdpza),中性分子复合物[Co(Hdpa)2(NCS)2](1)和[Co(Hdpza)2(NCS)2](2)被合成。进行配合物 1 的DFT计算以分析电子密度分布。对配合物1磁性进行了计算,磁性结果表明,在整个温度范围内xMT的逐渐降低表明1中的高自旋Co(Ⅱ)离子具有很强的零场分裂能力。分析了配合物1、2/MAO催化剂体系对乙烯齐聚催化反应的影响.配合物1、2用于CO2和环氧丙烷的环加成反应,催化活性为L1>L2。在温和条件下,配合物1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可将C02转化为环状碳酸酯。第二部分以吡啶、苊醌为原料与两种苯胺进行Schiff反应合成了 2种不同的配体,并使用紫外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分析、热重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分析,验证配体合成结果是成功的。分别与Fe(acac)3/MAO组成了催化体系对乙烯齐聚反应进行催化测试,结果表明乙烯齐聚反应压力1 MPa,温度为60℃C,反应时间为60 min,分别加入1Oμmol配体3、4/Fe(acac)3的催化剂,助催比Al/Fe为400,齐聚催化的整体活性分别为5.05、5.70(单位:105g/mol·h)。将反应压力增加至6 MPa,而反应时间、温度、助催比等均不改变,两者者的乙烯齐聚催化活性均得到了提高,但与此同时,其副产物聚乙烯蜡的含量也相对上升。第三部分将配体3分别与过渡金属Fe(Ⅱ)、Co(Ⅱ)、Ni(Ⅱ)、Cu(Ⅱ)合成了四种不同的配合物,同时对合成的四种配合物进行元素分析、红外、紫外、TG-DTG表征测试,证明四种金属配合物合成成功。利用合成的四种不通金属配合物,分别进行了乙烯齐聚与C02生成PC的催化反应测试。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助催比Al/M与反应时间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乙烯齐聚反应配合物3a与3b的活性要高于配合物3c与3d,在反应温度为40℃、反应压力为1 MPa、助催比Al/M等于800时为最佳的反应条件,配合物(3a、3b、3c与3d)的催化活性最高可达6.96、5.21、3.75、2.60 ×105(g/mol·h)。对于PC催化反应在反应温度为80℃、反应压力为1.5 MPa、反应时间为2 h,配合物3b与3c的活性要高于配合物3a与3d,PC的产率最高可达68.47%与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