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式自然循环系统气(汽)—液两相流动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long198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开式自然循环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排热能力强、安全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非能动安全技术领域中。然而,在长期运行工况下,开式自然循环系统易发生闪蒸流动不稳定现象,这将对系统的排热性能及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本文采用向上升段注气的方式,来提高系统的驱动压头,增强排热能力,抑制流动不稳定的发生,从而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本文分别基于冷态和热态条件下对注气驱动的开式自然循环流动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冷态实验条件下,详细分析了不同注气方式下上升段流型的演变规律,发现多孔介质对注入空气的碎化作用是导致流型差异的主要原因;结合Wire-Mesh传感器测量系统,总结了不同注气方式下空泡份额随着注气量的变化规律,并将其与常用的三种空泡份额计算模型进行比较,推导出适用于多孔介质管注气的空泡份额计算公式。此外,根据空泡份额时序变化特性以及径向分布规律建立了典型空泡份额相分布与流型的对应关系,并从气泡受力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其分布规律的内在机理;最后,对影响系统循环流量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两相段的阻力特性,提出将自然循环驱动力与两相段阻力之比作为自然循环能力提升效果的评价依据。结果表明对于直接注气方式,自然循环系统最佳注气量应为使两相流动型式处于弹状流的下限处;而对于多孔介质管注气方式来讲,其最佳注气量应为使上升段中形成弹帽-弥散泡状流的下限处。基于热态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定功率的开式自然循环系统来讲,系统运行先后经历了单相稳定流动、两相振荡流动以及两相稳定流动,其中两相振荡流动主要是由于高温液体在上升过程中发生流动闪蒸导致的;详细分析了闪蒸不稳定流动的产生机理,并结合可视化观察,对两相稳定流动阶段上升段闪蒸的流型进行了总结归纳,绘制出稳定闪蒸的流型图;此外,还研究了注气对系统不同运行阶段的影响。两相振荡流动阶段注气不仅可以明显抑制闪蒸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发生,还使得自然循环系统可以提前进入两相稳定流动阶段;两相稳定流动阶段注气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循环流量,实验中最大提升流量可达44%。但受上升段长度的限制,随着注气量的增加,系统循环流量的增长速率逐渐放缓。而此时,改变注气方式发现相比于直接注气方式,使用多孔介质管注气并不能显著增加系统流量。
其他文献
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从翻译对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翻译研究拓展了研究领域,丰富了翻译的内涵。在此之前,翻译分析是基于等值理论的语言学上的接近方式,将焦点放在原文上,原文的特性原封不动地体现在译文上。二战结束后,随着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的兴起,翻译学将目光转向译入语接受者的期待。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强调翻译行为或翻译过程的“目的”,认为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功能学派翻译理论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通常产生于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背景.因为它能很好地描述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有效解决非线性问题,所以一直以来受到大量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
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是评价立体视频系统性能的有效途径, 而如何结合人类的视觉特性对立体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是目前的研究难点. 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无参考立体图像质量评
Zn、Fe、Co氧化物由于具有丰富的价态和价电子构型,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存储、传感器以及催化等领域。基于此优点,本文首先以MOFs为模板、采用水热法和后续的煅烧过程合成了
目的 髓内残留病变是急性白血病缓解后复发的根源。但是,来源于骨髓基质的信号如何影响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其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
自行设计一种简便有效的"V"型鼻垫,将其应用于50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使患者鼻部皮肤受压减轻,有效预防了鼻部压疮,提高了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舒适度和依从性。
柔性防弹防刺服不仅将防弹衣与防刺服的功能合二为-,又具有柔软、轻便、舒适的特点,因而成为了当前个体防护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介绍了织物的防弹防刺机理及几种高性能
信息化社会已经初步形成,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的研发也在不断突破,其广泛地应用同样促进了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转型
1人民日报2007年6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将于2007年8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499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目前,遥感卫星获取的各种信息已成功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多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卫星轨道如何设计是影响卫星获取数据的重要因素,卫星轨道仿真是进行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