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的艺术魅力主要通过声韵形式和视觉形式来体现。声韵形式通常表现在拟声、语音联觉以及其他一些音乐手法诸如头韵、谐内韵、重复和行内韵等;视觉形式通常包括外视觉和内视觉两个方面,其中外视觉形式表现为诗行的外形构建,内视觉形式主要通过意象展现。长期以来,对中英诗歌艺术形式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传统的修辞与文体范畴,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鉴于异质文化的碰撞将会激活人们的文学批评意识和文学比较的敏感性,也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音乐性和视觉美,作者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英诗和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形式上的趋同进行尝试性的比较研究,力图探寻异质文学的共同规律。 作者认为英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在声韵和视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首先,作者运用西方文学批评和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来阐述中英诗歌声韵形式的共同点。其次,从外视觉形式,即整齐、异形来探寻中英诗行构建的共同特征。最后,从内视觉形式分析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在意象营构的趋同点。此外,论文提出了七个创新点,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新的尝试。首先从人类艺术的起源——巫术行为去探寻诗歌的音乐性并阐明中英诗歌音乐属性的普遍性。其二,运用格式塔力场理论分析音义同构现象。其三,在宋词的句中藏韵与英诗中的行内韵方面寻找契合点。其四,分析英语元音与汉语声韵十三辙的共通处。其五,运用苏珊·朗格的符号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乐记》阐释声韵、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异质同构关系。其六,尝试性地比较分析莎氏商籁体与屈原的十四行诗《云中君》。最后从道家思想和中西方美学的多重角度来阐释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在意象营构上的共同特征。 比较文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作者相信在中西对话的基础上,中英诗歌艺术形式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两种文学的相互了解,促进异质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