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以资源消耗的速度大于负载能力为代价的,这种资源消耗的代价及消耗速度会给人类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并且还会加剧人与大自然之间的间接矛盾,从而进一步导致人类与社会之间的直接矛盾。生态环境,是指在某个空间范围内,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及其相互作用,并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则深刻影响着全球变化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东部和南部的大型城市,对西北地区干旱区的研究相对缺乏,特别是基于遥感数据的研究甚少。石羊河流域包括了四大地貌单元,分别为北部地山丘陵区及荒漠区,中部走廊平原区,以及南部祁连山地,而南部祁连山地早在1988年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独特的地貌环境使得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不同于大城市极为特殊的地域特色。而该流域又作为河西内陆河流域经济较繁荣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及评价对该流域的影响如何是现如今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本文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1992年、1998年、2004年、2010年、2016年和2017年六期Landsat卫星影像为研究数据,运用新型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结合了气象及其他数据分析和评价石羊河流域1992-2017年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将各区/县RSEI指数值进行等级划分和变化幅度分级,而后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近26年来,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1992年、1998年、2004年、2010年、2016年和2017年RSEI指数分别为0.4736、0.4808、0.4942、0.5353、0.4806、0.5558。指数包含四个指标,分别是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研究结果表明,这四个指标对石羊河流域的影响都很大,特别是绿度和湿度影响最大,热度次之,干度最小。总体来说,研究区26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2)从整体上看,1992-2017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明显的“南部地区好中部稳定北部地区较差”的三级阶梯状分布,且北部第三阶梯逐渐向着第二阶梯发展。2010以后,变化较为明显是北部及东部的部分地区。至2017年,等级为良好的区域几乎覆盖了中部的部分及东南部地区。(3)对石羊河流域各区/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表明,天祝县,肃南县生态环境质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在石羊河流域各区/县排名分别为第1、2位;金川区、永昌县是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一直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总体排名第5、6位,民勤县最差,处于第7位;根据26年间各区县RSEI指数变化级别得知,研究区内各区/县生态环境均得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良”级。(4)从成因分析来看,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关分析发现气象要素对石羊河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上游的主要气象要素为日照时数和风速;气象因素对中游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而影响下游生态环境质量的气象因素有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蒸散量,而相对湿度对下游的生态环境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对研究区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研究区GDP、三大产业以及非农业人口是是影响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