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as-cAMP通路探讨黄芩苷单用或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rplu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单用或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1.采用微量液基比浊法测定念珠菌属的生长曲线;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黄芩苷对白念珠菌的MIC和SMIC50;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超微结构;通过碘化丙啶染色观察白念珠菌细胞膜的损伤;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周期;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ROS和MMP;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磷脂酰丝氨酸外翻与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caspase活性;通过DAPI和TUNEL染色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DNA损伤和核碎裂;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Cyt C;通过q RT-PCR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氧化还原和Ras-c AM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Ras-c AMP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2.通过棋盘法考察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MIC;通过时间-杀菌曲线检测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杀菌作用;以XTT减低法和干重法检测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代谢及干重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观察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芽管及酵母-菌丝转化的影响;检测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通过HPLC检测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麦角甾醇合成的影响;通过q RT-PCR检测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和Ras-c AM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黄芩苷对白念珠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的MIC值介于500-1000μg/m L之间;黄芩苷诱导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白念珠菌氧化还原相关基因和Ras-c AMP-PKA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而影响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的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阻滞细胞生长周期在S期、导致细胞核固缩和染色体片段化;引起细胞膜PS外翻;破坏线粒体代谢功能,致胞内ROS大量累积、MMP下降、释放Cyt C、激活caspase活性,从而诱导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凋亡。2.黄芩苷与氟康唑联用抗白念珠菌的FICI介于0.28-0.5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可显著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SEM和CLSM观察结果验证了以上两药的协同效果。黄芩苷协同氟康唑抗白念珠菌SC5314生物膜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白念珠菌黏附和菌丝相关基因、细胞表面疏水性调控基因和麦角甾醇合成调控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抑制芽管形成及酵母-菌丝二相转化、降低表面疏水性和影响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产生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结论:黄芩苷具有较强的抗白念珠菌效果,其机制涉及影响白念珠菌细胞周期、引起线粒体损伤、激活凋亡依赖性信号途径从而诱导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凋亡;黄芩苷亦可协同氟康唑增强抗白念珠菌作用,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协同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本研究为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文章围绕能打胜仗目标,按照保障打胜仗要求,紧贴战时提高导弹部队持续作战能力这个核心任务,研究阐述了第二炮兵预备役装备技术保障部队推进实战化训练提高保障能力应确立的
目前大部分的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影像地物分类算法可以看作是通过对浅层学习的特征进行分类,学习到的特征比较低级,分类准确率不高,因此复杂分类器的设计成为人们
在高填方地基的沉降中,填筑体的沉降要占较大比例.对于填筑体的自身压缩变形计算,目前还没有通行的方法.以康定机场某段高填方填筑体为例,对土面区进行了施工监测,采用龚帕斯
本研究以两个招聘类网站(智联招聘网和58同城招聘网)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认知方式的用户完成职位搜寻任务的情况,利用眼动仪和问卷调查来研究其用户体验(视觉体验、功能体验
1.目的观察并客观评价益气健脾颗粒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探求益气健脾颗粒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为更进一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依据。2.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和
在硅光电池的应用过程中,对硅光电池特性的测量非常重要.本文对光电池特性的测量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单片机控制技术,给出了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光电池特性测量仪的设计方
<正>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和大众汽车(中国)共同主办的"2012年全国环境教育基地培训班",6月18日在成都开幕。作为2012"大众汽车畅想绿色未来"环境教育行动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次
中医伤科学是中医学科特色较明显的学科之一,国内对中医伤科学研究的文献较多,主要包括对伤科手法、固定方法、内外用药及伤科疾病康复理论的研究,但是对中医伤科诊断研究的
<正> 他汀类药物不但可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但其理想治疗策略和降脂水平目前尚不清楚,该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比强化降脂治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