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西部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双方在资源禀赋、市场、能源和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极强,经贸交往历史悠久。自1992年1月3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以来,在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亚洲博鳌论坛、亚信会议等多边对话机制的推动下,两国在政治、贸易、投资、能源、通讯、交通、安全、人文、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2011年6月13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双边经贸合作潜力无限。受历史惯性和地缘经济影响,中亚国家一直致力于实现独联体内部的区域经济合作。2009年11月27日俄白哈关税同盟的成立标志着独联体向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随着市场、资本、服务、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三国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组建欧亚经济联盟甚至是欧亚联盟。俄白哈关税同盟成立以来,哈萨克斯坦的技术法规、农业补贴协定、边境植物检验检疫程序、保障措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协议等都在统一经济空间框架内进行了较大调整,中哈经贸合作面临一系列挑战。可以预见,随着俄白哈关税同盟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对中哈经贸合作产生持续性的深远影响,并进一步扩展到中国与整个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因此,构建应对哈萨克斯坦经贸政策调整的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保持中哈经贸合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俄白哈关税同盟成立之后的中哈经贸关系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关税同盟运行后哈萨克斯坦经贸政策的调整变化。通过研究俄白哈关税同盟的成立背景及运行现状,首先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关税同盟对非成员国,尤其是对中国的贸易转移效应。其次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尝试构建哈萨克斯坦贸易政策制定机制的博弈模型,探讨俄白哈关税同盟运行背景下,哈萨克贸易政策的制定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关税同盟建立前后哈萨克斯坦贸易政策、投资政策、海关制度和能源政策的调整变化,提出构建应对哈萨克斯坦经贸政策调整的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促进贸易与投资协调发展以及推动完善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经贸合作机制,为中国政府及企业及时调整对哈经贸合作提供战略依据,促进中哈两国在贸易、投资、能源、交通、通讯、科技、人文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