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河子大学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参与高校,因其地缘特点,石大主要承担新疆少数民族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的研培工作。自2016年4月举办首期哈萨克族毡绣、布绣普及培训班以来,石河子大学便积极探索影像手段助力非遗研培工作的实施。本文以石河子大学非遗研培中运用的影像手段为研究对象,以参与式观察法为主,结合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法探析石河子大学非遗研培中影像手段的应用现状及其价值。作者完整参与了两期石河子大学举办的研培项目,历时两个月,完成了研培记录短片拍摄制作、传承人群肖像拍摄、非遗技艺流程图示拍摄、传承人群工作画面拍摄和研培成果画册拍摄等影像工作;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自身影像工作经验对石大非遗研培项目负责人、教育技术学专家、研培授课教师和部分少数民族学员进行访谈;作者收集整理了石大非遗研培项目的所有文献资料,结合研究所得对石大非遗研培中的影像工作进行梳理并作出展望。研究认为,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价值由技艺的历史、传承人的故事和作品的魅力共同构成。现代社会手工技艺类非遗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文化自信缺失、传承链条断裂和市场活力缺乏。非遗研培的实质是为传承手工技艺开创的特殊教育活动,石大非遗研培团队在非遗传承教学过程和文化创新教学过程中运用影像手段实现教育资源可视化。仪式是特定人群在特定场合履行特定程序,仪式化的非遗研培在各个场合,如教学场所、结业典礼会场和各个程序,如拍摄传承人群肖像与制作研培记录短片等都利用影像手段增强了研培的仪式氛围。石大非遗研培团队利用影像手段实现研培成果的宣传传播,研培纪录短片、成果画册等影像内容在各级媒体平台转发,获得良好反响。教学过程中的影像手段、研培仪式化中的影像手段、宣传传播中的影像手段为研培目标的实现和新疆少数民族手工技艺类非遗的发展作出贡献,在解决交流困难、丰富课堂形式、强化仪式氛围、建构研培意义、融入高校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石大非遗研培中的影像工作经验值得借鉴,但也存在一些缺憾。在后续的研培工作中应当加强顶层设计,从教学手段、仪式性使用、宣传传播三个方面对影像工作进行策划;还应对影像文化内涵提出要求,结合高校学科教育打造兼具影像技术素养与非遗文化素养的影像制作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