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风险为导向审计的思想背景下,作为第三方的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风险的评价工作是其接手该项目前做得必要的准备工作。在评价审计风险过程中,评价方法选取地是否科学、准确导致了审计风险的评价结果,而对审计风险评价的高低结果直接决定了,为使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范围,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审计计划及在实施审计程序过程中,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和适当有效。作为独立于主板市场的第二大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因其自身固有的特殊性,对IPO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作为审计人员来说,为了有效控制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审计风险,IPO审计风险的评价工作及评价方法的选取变成至关重要的判断事项。 然而,受于职业判断能力的限制,仅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及职业判断,即使是专业人员,面对不确定的事项,也会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在评价IPO审计风险时,需要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审计风险模型,量化审计风险,使得评价结果更准确、客观。这不仅是对审计准则提出的审计风险模型具有理论意义上的重大突破,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增强了实务工作中的可操作性。 本文致力于运用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更加精确和客观地评价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失败。首先,本文介绍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并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审计风险点与主板上市公司IPO审计风险点进行比较,然后,结合创业板特点构建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审计风险评价体系(本文主要使用文献法以及访谈法,结合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搜集前人学者及工作中的项目经理认为的影响审计风险的风险点,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筛选出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审计风险的主要风险点,剔除实务工作中关联性小的审计风险点,最后筛选出11项主要风险点,构建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审计风险指标体系),其次,运用专家打分法进行同一层级指标重要性的比较,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同层级指标权重的设计,模糊综合评价法量化审计风险。最后,将构建的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审计风险评价体系实际应用,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完成对审计风险的测评,最终得出定量结果。将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会计师事务所对案例公司给出的审计报告进行对比,从而证明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以后审计实务的定量审计风险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