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学本科教育是中国法学教育的基础,但是,随着中国法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及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已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国法学专业本科生总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现状下,2006年法学界学者及公众对是否保留法学本科教育问题的争论还记忆犹新。对比综合型大学和政法类院校,理工科高校的法学专业起步较晚、软硬条件均处于明显劣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加明显。有鉴于此,作者对武汉地区的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产生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架构是由五章内容组成。
第一章绪论的主要内容: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及背景,介绍了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供应链理论,对本科生就业研究中引入供应链理论的合理性、本科生就业供应链的概念和特殊性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对理工科高校法学类本科生就业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适用的供应链形态。
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就业供应链视角下理工科高校法学本科生就业情况和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分析,具体包括问卷的编制与施测过程,调查结果的基本统计,相关数据分析和结论。本章着眼于理工科高校法学本科生的就业,以供应链节点为单位设计编制了相关问卷,分析了各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理工科高校法学本科生在入学前和入学后分别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取向无意识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仍需加强;理工科高校的法学专业在就业中没有竞争优势。
第五章主要是根据第四章的结论,分别以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和供应链本身为对象分别提出了改善理工科高校法学本科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学校方面应从加强专业宣传、设置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建立学生个性化档案几个方面着手来达到人才培养的自我完善,以此促进法学本科生就业。学生方面应从自身出发,培养对所学专业的高度认同,高质量完成学业、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加深对社会和工作的理解,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有目标、有重点地向实现理想稳步前进。用人单位方面,应该调整自身的人才评判标准,科学选用合适的人才,加强与学校、学生的联系和互动,传达自身的诉求,同时加强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有意向性地培养和帮助学生锻炼能力、适应岗位。就业供应链方面,从加强衔接着手,提出了革新理工科大学法学专业招生模式的设想和建立理工科高校与用人单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