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困扰语文教育多年的难点。然而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前沿的无疑是现代文教学改革,文言文教学仿佛一潭无人问津的“死水”,在原地迂回踏步不前,因此这也成为很多人所谓的阻碍语文教学前进,导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替罪羔羊。五四时期,文白之争便拉开了长期分庭抗礼的序幕。2004年4月22日《中国教育报》刊文引发了新一轮的文白之争,有人主张当前语文教学应加大文言文教学的比重,指出文言文的学习是白话文学习的根基,文言文的学习有助于现代文的学习,主张应该文白并重,各占半壁江山,高中阶段应该超过50﹪。反对者认为加大文言文教学,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指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应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应该减少文言文的学习,文白并重的结果往往是文言没学会,白话也耽误了。争论的实质,实际上暗含的是人们对文言文教学价值的认识分歧。反观现行教育,学生已经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对文言文感到没有兴趣,付出的努力多,效果却不明显。然而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不降反而提高了,现行的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也相应地加大了文言文课文的比重,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但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试题所占的比重仅占18%左右,如此的不协调,说明了什么。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文言文既然不切实用,那文言文教学对当代国人到底有何价值意义?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能做出应答,只能进一步阻碍语文教改前进的步伐,模糊教师学生的视野,使本身龃龉难行的文言文教学进一步陷入尴尬。其实,拨开笼罩在语言工具变化之上的薄纱进行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语言工具的变化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语言工具的变化实质上是由于文化的更替、浮沉所导致的。社会的转型导致文化的浮沉,文化的浮沉呈现为语言的变更。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浮沉与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发展轨迹大体是一致的,这说明传统文化的浮沉是制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比重大小的深层因素。因此可以反过来说,语言的变化实际上蕴含着语言背后的文化的浮沉,语言现象,归根到底是社会文化现象。所以加大文言文教学,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学习里面蕴含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这启示我们:文化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应淡化工具层面的教学,在文化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只有这样,文言文教学才能走出困境,焕发出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