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中指出“三农”资金投入总量要持续增加、比例要稳步提高。这是中央连续第七年以“三农”为主体发布一号文件,体现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重中之重”的地位。在众多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因素中,以当前金融制度安排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象,作为扶贫工具的小额信贷从出现之日起就为贫困人口融资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有效的途径,它使得穷人获得贷款支持进而改变其贫困现状成为了可能。我国自上世纪开始在全国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村小额信贷,该项目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资金缺口,也为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的农村信用社找到了发展契机。因此,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农村小额信贷试点阶段、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起步阶段、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项目扩展阶段。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已逐步呈现规模稳步增长、覆盖面逐步扩大、资产质量逐年提高的可喜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自身、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通过对以上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农村信用社的总资产、农村信用社现金比率、小额信贷回收率、农民年均收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有显著关系,它们联合作用决定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水平。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我们应该从改善机构自身能力、拓展融资渠道、放宽小额信贷利率限制、完善补偿机制、创造良好信用环境等方面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