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选用中原单32、东青1号、龙辐208、黑饲1号、东陵白、高油115为试验材料,设5.5万株/hm~2、6.0万株/hm~2、6.5万株/hm~2、7.0万株/hm~2、7.5万株/hm~2、8.0万株/hm~2六个密度处理,研究了密度对饲用玉米生长发育、生理特性、蔗糖代谢、及产质量形成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种植的品种和最适种植密度,为高产、高效、优质栽培及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得到以下结论:叶面积指数与生物产量在各生育时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比叶重与子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生物产量在孕穗期~成熟期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茎粗与子粒产量、生物产量在拔节期~成熟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饲用玉米功能叶片SPS活性、SS活性与蔗糖含量在孕穗期~成熟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子粒SPS活性与蔗糖含量在吐丝以后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干物质积累量/m~2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变化,茎杆干物质积累量/m~2、干物质积累总量/m~2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增加趋势,子粒干物质积累量/m~2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呈增加趋势。叶片干物质积累量/m~2与子粒产量在拔节期~吐丝期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物产量在孕穗期~灌浆期呈极显著正相关;茎杆干物质积累量/m~2与子粒产量在拔节期~抽雄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子粒干物质积累量/m~2与生物产量在吐丝35、42天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积累总量/m~2与子粒产量在拔节期~吐丝期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叶片干物质分配率不断降低,子粒分配率随灌浆进程的推进而升高,在吐丝期以前茎杆干物质分配率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干物质分配率与密度间关系因器官而异。各品种可溶性总糖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无氮浸出物均在密度5.5万株/hm~2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粗蛋白含量在5.5万株/hm~2最高,与6.0万株/hm~2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粗纤维含量在8.0万株/hm~2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中原单32、东青1号、东陵白在6.0万株/hm~2子粒产量、子粒粗蛋白产量、子粒粗脂肪产量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龙辐208、黑饲1号在6.5万株/hm~2子粒产量、子粒粗蛋白产量、子粒粗脂肪产量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高油115在7.0万株/hm~2子粒粗蛋白产量、子粒粗脂肪产量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中原单32、东青1号、东陵白7.5万株/hm~2时生物产量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龙辐208、黑饲1号在7.0万株/hm~2时生物产量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高油115在8.0万株/hm~2生物产量最高,与7.5万株/hm~2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极显著。粗蛋白产量、粗脂肪产量、粗纤维产量与密度间关系因品种而异。子粒产量和子粒粗蛋白产量表现最好的前3个品种为龙辐208、黑饲1号、东青1号,最适密度分别为6.5万株/hm~2、6.5万株/hm~2、6.0万株/hm~2。生物产量、粗蛋白产量、粗脂肪产量表现最好的前3个品种为龙辐208、黑饲1号、高油115;生物产量最适密度分别为7.0万株/hm~2、7.0万株/hm~2和7.5万株/hm~2,粗蛋白产量最适密度分别为6.0万株/hm~2,7.0万株/hm~2、7.0万株/hm~2,粗脂肪产量最适密度分别在6.0万株/hm~2、6.5万株/hm~2、7.0万株/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