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的免疫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多数肿瘤抗原免疫原性弱,MHC分子表达下调,缺乏共刺激因子等原因,肿瘤病人体内无法引起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因此,改善肿瘤抗原的提呈过程有利于机体免疫识别和排斥肿瘤。树突状细胞(DC)是己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它具有强大的T细胞激活能力,并能活化初始型T细胞、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成熟、刺激Th细胞及NK细胞活性。它不仅能够激活自体的抗肿瘤免疫,同样能够提高异体免疫组织的抗肿瘤效应。DC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我们观察了体外富集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光镜形态学,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取健康人新鲜外周抗凝血,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经细胞因子(rhGM-CSF,rhIL-4,rhTNF-α)联合刺激培养9-12天,富集含DC的细胞群,光镜形态学分辨DC形态及含量,用鼠抗人CD83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确认DC的细胞化学特征。结果显示:体外培养富集的人外周血DC群的DC含量达70%-80%。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细胞因子诱导的人外周血DC群可见到两类DC亚群:一类DC群细胞表面有大量粗细不等树枝状突起,细胞核不规则,核仁小,细胞化学染色髓过氧化物酶(POX)、非特异性酯酶(NSE)均为阴性;另一类DC群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表面粗糙,有大量皱褶及较粗大树枝状突起,胞核常呈现肾形或马蹄形,核内异染色质边集。在第二部分实验中,为探讨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性能差异。分别利用正常人及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粘附贴壁法收集单核细胞,在GM-CSF、IL-4及TNF-α细胞因子组合下诱导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细胞的表型,电镜分析细胞形态。利用不同来源的前体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下可分别诱导出DC细胞,细胞CD1a,CD80,HLA-DR的表达较诱导分化前明显上调。细胞形态学表明两种细胞来源的DC均有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研究中文摘要较典型的DC细胞形态,并均可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第二部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健康人或肿瘤患者外周血可成功诱导出树突状细胞,不同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在形态及初步功能上无明显区别。 在第三部分的临床研究中,我们初步探讨了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和临床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了DCS免疫治疗对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利用CS300OPlus采集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后的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2周的体外培养后行DCs免疫治疗。治疗后长期随访观察其无病生存时间。无一例发现与DCS免疫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Kaplan一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DC组5年生存率为75.52%,非DC组5年生存率为45.71%,DC组在累计生存率上明显优于非DC组。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在自体骨髓移植术后应用DC免疫治疗延长了其无病生存时间,提高了长期生存率。 综合上述实验,外周血来源DCs的体外培养和临床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并初步显示了体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有助于提高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