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重建: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以GS镇重建村级团组织事件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政权力量在农村基层的收缩,村级政治组织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稳定的经济支持、组织支持和政治支持,普遍呈现出一种软弱甚至瘫痪的状态,即便是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后这一局面也没有得到多大改变,这极大地削弱了执政党在农村基层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已经迫在眉睫。文章以作者亲历的某省GS镇重建村级团组织事件为例,运用新制度主义的观点和理论,并尝试搭建起符合逻辑的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给传统共青团工作带来的严重挑战,通过对村级团组织重建过程的详细描述,揭示了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复兴的制度困境。文章认为,制度有效供给不足是导致村级团组织失败的根本原因,上级政府外生的嵌入性制度不能满足和适应村级团建本身对制度的实际需求,村级团组织并没有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文章中的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包含的分析逻辑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生性制度力量供给的有限性;二是外生性制度力量供给的非持续性;三是外生性制度力量的供给与制度变迁主体本身的需求发生错位。从外生性制度和资源介入前后村级团建的明显对比,依然可以看到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强大动员能力,只不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动员能力必须与基层群众的利益需求相契合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支持,否则在外力撤退后,村级组织将难逃重新陷入困境的结局。文章最后提出,新时期必须对共青团等传统村级政治组织的职能和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基层组织重建也必须建立在对宏观环境变化、基层群众需求等相关利益者的分析基础之上,探索完善基层政治组织的设置形式,改进提升基层政治组织的功能。村级政治组织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永葆生机。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快速上涨,生活明显改善。医药卫生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改革逐渐提上议程。在此背景下,ELL医院新院区为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最有效、最活跃、最重要的力量,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一国对科技的财政投入作为促进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以科技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球性竞争,使组织环境更为复杂多变,创新也因此成为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创新已成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作
政府作为供给主体均等地提供公共服务是践行社会发展“公平正义”原则的主要方式之一。一般说来,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经济发展均衡程度、政府间财权与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阐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titanium white waste acid (TWWA) by direct contact membrane distillation (DCMD) and the focus is the in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壮大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经济收入,不仅成为扩大就业、增加农村收入的主渠道,为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住房需求越来越高,国家也推出了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帮助职工家庭购买住房,以便促进住房消费,确保“住有所居”.然而,我国企
在公众日常打交道的诸多“美术”门类中,“设计”大概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却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了。约而言之,我们日常的穿戴、饮食的容器、出行的工具,甚至所处的空间,都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