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外源蛋白表达分泌相关基因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ike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分别阻断黑曲霉的三个蛋白酶基因dppⅣ、dppⅤ和pepAc,研究其对外源蛋白表达分泌的影响。dppⅣ和dppⅤ是两种二肽蛋白酶基因,其编码的蛋白酶DPPⅣ和DPPⅤ从蛋白N端切除不同的特异二肽。已有报道,米曲霉和烟曲霉中胞外蛋白的降解分别有DPPⅣ和DPPⅤ参与。pepAc是从黑曲霉全基因组序列中识别的与pepA同源的新基因,本论文试图通过阻断研究其编码的蛋白是否也为参与外源蛋白降解的胞外酸性蛋白酶之一。另外,本论文通过同样的方法阻断黑曲霉的一个甘露糖转移酶基因mnn10,分析其对外源蛋白表达分泌的影响,并为进一步研究黑曲霉mnn10基因在糖蛋白高甘露糖链合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本文还使用类似的方法把pBS△dppⅣ-amd质粒转化dppⅤ基因阻断菌株△dppⅤ#26,获得dppⅤ、dppⅣ基因双阻断菌株△dppⅤ△dppⅣ#2-3。测定这些阻断菌株外源蛋白漆酶的分泌活性,以分析对应基因的阻断对外源蛋白表达分泌的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500,000例死亡,研究证实及早发现病灶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内窥镜检查是早期发现食管癌的通用方法,然而随着其成像率的增加,医生阅片负担明显加重,且医生诊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借助计算机进行早期食管癌的自动识别和精确定位对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意义重大。目前计算机辅助诊断食管早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白光内镜图像上,由于食管癌的黏膜形态变化微
NMF菌群为本试验室选育的有机物料腐熟菌,NMF菌群组成如下:B022菌株和B023菌株为嗜热细菌;Y124菌株和Y127菌株为耐高温酵母菌;F04菌株为高温放线菌。根据菌株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氢化纳米晶Si(nc-Si:H)薄膜,是制作高效率太阳电池的关键。本论文分析了影响p+(nc-Si)/i(a-Si)/n(c-Si)异质结太阳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纳米硅薄膜的禁带宽度、掺杂浓度、本征层厚度以及背电场。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硅薄膜中掺杂浓度提高时,该层大部分区域电场强度变大,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增大,有利于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最后确定p层的掺杂浓度最好大于1×10~(18)cm~(-3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