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道德危机和道德建设困境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道德建设陷入困境的主要表现是道德生活的知行分裂,即人们对伦理规范的认知与道德践履相互脱节,社会所倡导的伦理规范不能有效地指导人们的道德生活。其实,我国道德领域的知行分裂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现象。自古以来,许多哲学家就发现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存在着脱节,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当代学者也对我国道德生活知行不一的现象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些对知行分裂的认识和研究存在着许多局限。人们大多从个人的认知层面来寻找知行分裂的原因,将知行分裂归因于人们对知行关系的错误认识或道德教育的失误,忽视社会层面的因素。同时,将知行统一建立在无欲和自我牺牲的基础上,只寄希望于个人的立志、慎独等主观道德努力或空洞的道德教育。 本文认为,知行分裂之所以在当前我国的道德生活领域盛行,关键在于既有的伦理规范的缺陷和现有的道德建设的失误。一方面,既有的伦理规范体系存在着内在缺陷。首先,现代社会的交往转型导致前市场时期用于处理家族内部及亲戚朋友关系的家族伦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普遍交往。其次,无欲求伦理、不平等伦理和义务伦理等消极伦理缺乏号召力和吸引力,减少了民众的道德需求。第三,精英伦理导致普遍的伪善和道德行为稀缺。另一方面,现有的道德建设存在着许多误区。如由政府和单位包揽社会事务的精英政治导致民众倾向于不介入任何社会事务,道德不作为现象普遍,精英伦理与民间伦理发生分化。同时,长期管教式的道德建设也使许多民众道德认知能力低下,道德水平止步不前,道德水平停留在前习俗和习俗水平的消极服从阶段,未发展到后习俗道德水平。此外,我们在各种具体的制度建设过程中忽略制度的道德后果,导致一些制度所蕴含的伦理导向与道德价值相悖,制度伦理与道德要求之间形成明显的张力,也是导致知行分裂的原因之一。 在个人独立性不断增强、个人主体意识复苏、批判性思维不断增长、新的道德特质不断涌现的时代,要克服知行分裂现象,一方面,应进行伦理转型和创新,重塑伦理权威,培育知行统一的理性基础。从家族伦理走向公德伦理,从消极伦理走向积极伦理,从绝对一元伦理走向合理多元伦理,正确处理道德与经济,道德与个人需求,道德与自利、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关系,引导人们从洛守伦理底线开始,逐渐走向崇高。另一方面,要优化道德建设途径,构建知行统一的现实基础。如改变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扩大民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培育道德主体:通过改善道德宣传,强化道德行为等方式激发公民的道德需求;建设有效的伦理载体,降低道德建设成本:注重发挥技术的道德建设作用,用技术消除不道德:同时按照合理的社会伦理目标改善各种制度安排,使制度秩序与伦理精神相一致,实现道德建设范式由空洞说教向制度利益诱导型转化。总之,道德是政府和市场之外的一种重要力量。任何时候都应重视和加强道德建设,培育互助氛围,提升个人和社会的品格,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