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们在研究孟子思想的时候,多从其思想的某一方面入手,比如其义利观、治国思想、民本思想、对孝弟的论述、历史观、修身养性之道、性善论、天命论等等。本文是以孟子的仁政措施、仁政思想是“本乎性”、“源于天”这样一个思路,从哲基础上对孟子治国平天下的儒者使命进行由具体入本体的研究和论述,以期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孟子诸种仁政主张之下的哲学根基,及其探讨人性和天命的最终目的。
孟子的仁政思想具体而深刻,不但包含一系列的仁政措施,而且也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即性善论和天命论。孟子的仁政措施主要是制民之产和道德教化两方面。而其仁政思想则包括四个内容:其一,仁政的施政条件:民盼解救;其二,仁政的施政榜样:效法先王;其三,仁政的施政原则:仁义孝弟;其四,仁政的施政前提:君主修德。孟子的政治主张之所以为王道仁政,是因为决定王道仁政的人性论基础是性善论。人类的本然善性决定了治理国家所应当采取的最佳的政治模式:仁义之政。这个人所固有的本然善性也决定了利益选择的标准应当是重义轻利。人性本善还指明了人的修身涵养之道乃是返本归性,以养浩然之气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人的本然善性是天所赋予的,这是王道仁政得以实现的理论保障。君主臣子的任命取决于天,这是仁政得以实现的终极保障。君主要修身养性,做到德合于天、行不忍人之政,才能取得上天的庇佑,以保证国家所推行的王道仁政得以实现。在王道仁政的实现过程中,天命意志固然不可违背,但人性的自觉也不可因此受到轻视。包括君主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应当立足于本善之性,自觉地追求仁义,持守本心,努力地修天爵以待人爵。这样一个建立于尽心、知性、知天基础上的努力过程,也是使人的生命价值得以根本体现的过程,也是一个遵天、事天的过程。孟子仁政思想不仅本乎性善论,而且源于天命论。由其思想的哲学基点,反观孟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其最终的指向乃是治国平天下的儒者使命。
孟子的仁政思想突破了政治的意义,进入了对人的价值的高度重视和对生命尊严的迫切维护的深度。重视人的价值,维护生命的尊严也应当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