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模型作为描述强、弱和电磁三种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已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随着日本和美国两个B工厂的顺利运行,B物理成为粒子物理学里面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其中B介子衰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该研究不仅为检验标准模型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数据,而且为寻找新物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场所。 由于B介子的衰变在B物理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科学地位,因此人们对B介子衰变进行了大量的探寻,成功找到了许多B介子的衰变事例。然而在探寻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能够解决的难题,其中最让理论家们感到困惑的就是在B介子两体非轻衰变中对B0→π0π0衰变的研究。人们把这个困惑叫做“ππpuzzle”,其实质就是理论计算出的B0→π0π0衰变分支比与实验测量值不吻合。在此之前,理论家们运用不同因子化方案(例如微扰QCD(pQCD)因子化方案)预测了该衰变的分支比和CP破坏,近期也有学者考虑了不同来源的次领头阶(NLO)贡献,重新计算了B0→π0π0衰变的分支比。但是这些理论预测值均与当前最新的B0→π0π0衰变的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我们重新对B0→π0π0衰变进行了计算,希望能缩小与实验值的差距。 本文利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对B0→π0π0衰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我们介绍了B物理研究所需的理论工具,并对pQCD方法进行了重点描述。其次,在工作部分,我们运用基于kT因子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扰QCD方法,从B介子衰变的低能有效哈密顿量着手,利用因子化、光锥坐标、以及Sudakov因子等,将衰变振幅分为三部分的卷积:波函数(软的),硬散射核(微扰计算的)和Wilson系数。计算分析了每个算符的费曼图,包括因子化图、非因子化图和湮灭图。与此同时还考虑了π介子的全同性。通过计算,我们给出了B0→π0π0衰变的平均分支比,发现该结果与Belle和HFAG的实验结果相符。最后,我们也对B0→π0π0衰变的CP破坏进行了预测,为实验上研究B0→π0π0衰变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