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牙齿非龋性颈部损害(wedge-shaped defeet)为牙颈部硬组织缓慢磨耗所致的缺损,因外观呈楔形,故又称为楔状缺损。根据我国学者们的调查发现,65-69岁组老年人楔状缺损患病率为30.2%-87.6%。生物力学研究发现牙合力导致应力集中于牙颈部,认为牙合力在楔状缺损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但大多生物力学研究缺少实验研究证实。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牙合力与酸蚀、刷牙共同作用更易导致牙颈部组织缺损。目前研究认为,楔状缺损是力、酸蚀和机械磨损等因素共同作用而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
楔状缺损的临床治疗多采用对症的充填法,充填修复可大大缓解缺损区牙体硬组织的应力集中,从而保护牙体硬组织,抑制缺损的扩展。但因其缺损的部位及形态特殊,充填治疗后往往出现如材料脱落,再度出现敏感症状,牙齿横向折断等问题,特别是用何种充填材料修复能有效的减少牙齿横折的可能性,达到最大限度的保留患牙的目的,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楔状缺损修复体的固位强度以及材料性能在国内已有相关研究,但不同治疗方法对楔状缺损牙齿抗折强度的影响未见相关报道。
本研究拟采用试验对比的方法,对100颗人工楔状缺损牙模型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进行压力测试,旨在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牙齿抗折强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楔状缺损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1.材料和设备:银汞合金为Ag-43银合金粉胶囊;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光凝单组分复合体Dyract;根管充填剂;牙胶尖。可见光固化机;银汞合金调合器;万能试验机。2.方法:(1)标本选取。标本选取自口腔科门诊,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年轻双尖牙共285颗,活髓、无龋、发育正常、牙体完整。清除表面附着物,后置于生理盐水中冷藏备用。再从总样本中选择牙尖到釉牙骨质界长9-10mm、近远中径8-9mm、颊舌径9-10mm的无牙体组织破坏的100颗双尖牙,随机分成A、B、C、D、E、F、G、H、I、J共10组,每组10颗。(2)标本制备。选择前五组(A、B、C、D、E组)先行根管治疗。依据标准把十组牙做成楔状缺损模型,然后用照玻璃离子、银汞合金、光固化树脂、复合体充填A、F;B、G;C、H;D、I组, E、J组不充填。最后用自凝塑胶包埋牙根,待完全凝固后放入生理盐水中冷藏备用。测力前把所有样本置入37℃生理盐水中水浴2小时。(3)测压。使用压力机加压、测量牙齿的抗折强度并记录数据。(4)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使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应用均数和标准差分析各组标本牙抗折强度的平均水平;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描述不同处理方法之间的差异及其交互作用。
结果:1.根管治疗组与未行根管治疗组抗折强度的比较。根管治疗组牙齿抗折强度的均数为0.6070±0.2478,未行根管治疗组牙齿的抗折强度均数为0.9802±0.2969,两组抗折强度有明显差异(P<0.01)。2.不同填充材料抗折强度的比较.玻璃离子充填组的抗折强度与银汞合金充填组、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组、光凝单组分复合体Dyract充填组和未充填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银汞合金充填组的抗折强度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组、光凝单组分复合体Dyract充填组和未充填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组的抗折强度最小,与对照组(未充填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1):光凝单组分复合体Dyract抗折强度的均数为0.98350,抗折强度最高,与其他各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3.交互作用。实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根管治疗与否和楔状缺损充填材料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未行根管治疗的牙齿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其抗折强度明显大于根管治疗的抗折强度。2.四种充填材料修复牙齿楔状缺损后,光凝单组分复合体Dyract的抗折强度最佳,光固化复合树脂抗折强度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