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将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处理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并运用体外细胞分离培养技术,原代分离培养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采用含药血清处理细胞的方法,通过Transwell细胞迁移试验、Matrigel细胞侵袭试验及FN细胞黏附试验观察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的影响,从而探讨消症方治疗子宫腺肌病可能的细胞学机制。同时为消症方临床应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科学证据和实验基础,也为中医消癥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赋予新的内涵,并从细胞运动和黏附功能的改变上认识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为该疾病的保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本研究将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妇一科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8例,在无菌条件下取其子宫内膜组织用于体外分离培养。运用胶原酶I对上述所得子宫内膜组织进行消化处理,后经过滤、离心,原代分离培养出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2.本研究实验动物选择SPF级SD雌性未孕大鼠15只,均购自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消症方组、孕三烯酮组及对照组。计算各药物临床等效剂量并分别使用消症方悬液、孕三烯酮悬液和生理盐水对上述三组大鼠进行灌胃处理后,经10%水合氯醛行腹腔注射麻醉后,行腹主动脉采血,通过高速离心,分离并收集血清,从而分别制备出消症方含药血清、孕三烯酮含药血清及对照血清。3.分别将消症方含药血清、孕三烯酮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与高糖DMEM培养液配制成血清浓度为5%、10%、20%的细胞培养液,分别作用于上述分离培养所得的子宫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24h后,通过Transwell细胞迁移试验,Matrigel细胞侵袭试验及FN细胞黏附试验比较经上述各组细胞培养液作用后的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其迁移、侵袭和黏附等细胞学行为的变化。成果:1.本研究通过胶原酶I对子宫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进行消化,并通过过滤、离心等步骤,成功分离培养出7例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使用间质细胞特异性指标波形蛋白(vimentin),对原代分离培养后第4代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证实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2.本研究运用体外实验证明,消症方含药血清影响原代培养的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5%、10%、20%三个浓度的对照血清对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血清浓度的对照血清组相比,消症方含药血清组及孕三烯酮含药血清组其各组迁移、侵袭及黏附的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相同血清浓度的孕三烯酮含药血清组相比较,血清浓度为20%的消症方含药血清能更显著地抑制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及黏附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消症方含药血清能有效地抑制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及黏附能力。2.消症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细胞学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向子宫肌层的迁移、侵袭及黏附的能力,进而有效地限制子宫内膜间质在子宫平滑肌层中的生长,从而限制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为消症方在临床运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了实验基础和有力的科学证据和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今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