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高温合金CMSX-4、R0、R1和R3中μ相的析出行为及其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合金R0、R1和R3是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IMR)和韩国材料科学研究所(KIMS)根据合金CMSX-4的成分共同设计的。其中,合金R0的成分是用1.5%wt.Cr和3%wt.W取代合金CMSX-4中的3%wt.Re,而合金R1和R3是通过分别向合金R0中加入1%wt.Re和3%wt.Re而得到的。论文重点研究了μ相的转变过程、固有特征、转变过程中所依赖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时间、成分和应力)以及它在蠕变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主要用到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仪、电子探针和蠕变仪等设备。μ相的标定借助于软件Desktop Microscopist的帮助。
μ相的主要成分为Ni、Cr、Co、W和Re元素,其中W元素在μ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Cr和Co元素在μ相中的含量相对稳定,而Ni、W和Re元素的含量则有较大的波动。相对于时效初期的μ相,时效后期μ相中难熔合金元素含量明显增多,而高温时析出的μ相成分相对于低温时析出的μ相成分,难熔合金元素含量也明显增多。W和Re占据μ相原型B7A6中的A原子位,Cr和Co占据μ相原型BTA6中的B原子位,而Ni则同时占据μ相原型B7A6中的A和B原子位。
随着Re元素含量的逐步提高,合金R0,R1和R3的组织稳定性逐渐降低,高温时效时析出的TCP相明显增多。但是Re的加入没有改变TCP相的类型,合金中的TCP相都为μ相。Re元素的加入改变了μ相成分从而提高μ相形成温度,加快了较高温度下(C曲线鼻尖温度附近)μ相的形核以及促进较低温度下(850℃以下)μ相的析出,使μ相的形核在850℃至C曲线鼻尖附近温度的范围内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除了对Mo元素以外,Re元素的加入并没有明显影响其它合金元素在合金中的枝晶偏析。但Re能够稳定或增强其它合金元素在γ/γ相中各自的偏析程度;随着Re元素的增多,γ基体中的W含量增高,而Cr含量明显降低。这是三个合金随着Re含量的增加,合金组织不稳定性加剧,易于μ相析出的根本原因。
γ相的演变能够影响时效时μ相的形核、长大方式以及其在蠕变过程中的断裂行为。由于主要析出相γ‘相的影响,μ相在高温合金中的形核要比长大对温度的依赖性强:低温下,μ相形核慢而长大较快,所以形成片状:而较高温度下μ相形核率很大,μ相颗粒生长聚集在一起并互相影响,大块的以及棒状的μ相颗粒明显增多,形貌多样化。μ相颗粒的宏观形貌与它们和基体的取向关系相关:
片状μ相——<1-100>μ//<110>γ或<11-20>μ//<110>γ或<11-20>μ//<112>γ,因为在{0001}μ//{111}γ界面上共格关系好。
棒状μ相——在棒状μ相形核与长大的过程中,μ相的低指数晶面{1-210}μ和{1-100)μ与γ/γ基体的低指数晶面{001}γ/γ、{011}γ/γ、{112}γ/γ和{111}γ/γ保持一定的共格关系,并且沿着<0001>μ或<110>方向生长。<1-100>μ与<110>γ偏离大概2.26~2.5°。
不规则块状μ相——无特定的取向关系。
μ相的析出量,大小和形貌都是影响合金蠕变性能的重要因素。大片的μ相阻碍了γ/γ两相组织的连续性,导致合金蠕变过程中变形的不均匀。棒状μ相在蠕变变形中的作用取决于蠕变速率,而蠕变速率则与高温合金中主要的强化相γ密切相关。蠕变过程中棒状μ相的断裂并不是由于应力集中,而是由于形变不协调性。与γ相的演变相比,棒状μ相或是通过“软化”γ基体或是通过阻碍γ/γ两相组织连续性的方式影响合金性能的作用都是很小的;大颗粒的p相虽然能够引起应力集中但不足以导致裂纹的萌生。μ相影响合金的蠕变性能主要是在蠕变初期,而不是后期通过产生裂纹导致合金破坏。但是μ相能够降低合金的延伸率。
高温时效时,外加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合金本身由于成分偏析存在的内应力以及γ相的演变能够影响μ相的析出。由于内应力的影响,当对试样施加较小的外应力时μ相的析出量相对无应力时效时会有明显的变化,而后随拉应力的增加μ相的析出量相对增多,压应力则相反。外应力能够通过影响合金基体的晶格来影响γ/μ两相之间的界面错配关系,从而抑制或促进μ相的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