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名校”学历在求职过程中似乎已经成为一项基本要求。一方面用人单位热衷于雇用名校毕业生,另一方面学生考虑将来工作也更希望就读名校,从经济学的角度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名校效应”真的存在?或者这只是人们一种“错误”的观念?如果“名校效应”真实存在,那么从工作搜寻匹配的微观机制层面又应该如何去衡量。更普遍的说,劳动力市场中高能力求职者与低能力求职者应该如何分配。因为相关数据不容易获取,所以关于这方面的文献研究还很少,我们使用职位搜寻匹配的微观数据进行研究,同时改变使用工资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传统标准。 本文使用厦门人才网招聘数据研究“名校效应”,我们得出的结论是:1)如果只是考察申请同一职位的求职者,名校毕业生没有太多优势;2)“名校效应”在网络招聘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名校毕业生申请要求较高的工作上,以及名校毕业生更谨慎和更有选择性的求职行为上。研究结论还反映了高能力求职者在申请要求较高的工作上的显著优势。最后我们探讨劳动力市场搜寻匹配机制,从不同质的劳动力要素如何与不同要求的职位相匹配的角度看,本文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劳动力市场上高能力求职者与高要求工作确实是得到有效匹配的具体微观机制。这种微观机制强调了求职行为内生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