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是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西方国家动辄挥舞“反倾销大棒”,把中国产品拒之门外,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截至2003年10月3日,全球发起的反倾销案件中共有540多起涉华产品,有关人士曾估算过,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每年平均损失800多亿人民币,并且导致大量相关企业员工下岗。此外,这还对我国的国际形象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反倾销,很多中国企业望而却步,而敢于进行应诉的企业也往往力不从心,应诉不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企业缺乏强有力的会计支持。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的会计水准还比较落后,这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软肋”。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使中国企业在应诉之前就存在制度上的“先天不足”,其次,我国的反倾销会计服务市场尚未成形,大多数出口企业缺乏专业的反倾销会计,这使我国企业在遭遇反倾销时力不从心,应诉不力。可见,探讨中国企业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弱势,深入分析这种会计弱势的原因,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分析对华反倾销及我国反倾销应诉状况入手,探讨会计在反倾销应诉中的关键性作用,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分析当前我国的会计环境(主要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行业)对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强有力的反倾销应诉会计支持体系的构想。 第一章:会计水准是我国反倾销应诉的软肋。这一章主要分析对华反倾销及我国反倾销应诉的状况和主要原因。首先,分析了对华反倾销的现状、趋势、特征以及反倾销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其次,分析了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客观情况,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导致我国反倾销应诉不力的会计因素:会计举证能力低,应诉不积极;会计举证系统不完备,会计举证质量不高;普遍缺乏反倾销规避会计系统。 第二章:会计在反倾销应诉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章从分析反倾销法与会计学的逻辑联系着手,揭示会计在反倾销应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原因:“正常价值”与“公允价值”内涵的一致性;反倾销法的模糊性和会计柔性之间存在对接的可能性。进而分别从两个角度探讨会计在反倾销应诉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从构成征收反倾销税的要件来看,会计在“倾销认定”和“损害认定”中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次,从反倾销应诉程序来看,会计在填写调查问卷、申请“市场经济”地位这两个主要环节中都发挥着不可代替的基础性作用。 第三章:我国当前会计环境对反倾销应诉的影响。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是从会计准则和会计行业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的会计环境对我国企业进行反倾销应诉的影响。在会计准则方面,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如下的原则性差异:对谨慎性原则和公允性原则的不同侧重;成本刚性与成本柔性。原则性的差异导致了技术性差异,并对反倾销应诉产生严重的影响:首先,我国的会计准则中的“生产成本”与反倾销法中的“产品成本”很难协调,导致应诉企业的“生产成本”不被采信;其次,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所有的“研发费用”均不许资本化,这导致“正常价值”的制度性高估;再次,我国对一些资产项目如存货等的计价方式也与国际会计存在很大差异,这些都对反倾销应诉形成重大的影响。在会计行业方面,首先,我国的反倾销会计服务市场还没成型,注册会计师尚未能提供专业的反倾销应诉会计服务,出口企业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持;其次,出口企业尚未建立反倾销应诉会计,导致内功不足,应诉不力。 第四章:建立强有力的反倾销应诉会计支持体系的构想。这一章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反倾销应诉在会计方面的劣势,论证建立反倾销会计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并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具体国情,提出建立强有力的反倾销会计支持体系的策略。本文认为,一个强有力的反倾销应诉会计支持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稳步推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从而为反倾销应诉会计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大力发展反倾销会计服务市场,发挥注册会计师在反倾销应诉中的重大作用,为出口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持;再次,积极鼓励出口企业设立反倾销会计,提高自身的应诉能力。具体的措施是:(1)规范财务数据,提高“被采信率”;(2)构建反倾销会计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3)密切配合注册会计师和律师,增强会计举证能力,提高胜诉率。 反倾销是目前我国出口行业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其危害性以及加强反倾销应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社会各界已经达成共识。但是,由于反倾销是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具有非常复杂和深刻的原因,既有经济的原因,也有政治外交等其他原因,因此,提高反倾销应诉力必然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需要依靠法制、政策和市场来共同推动。本文仅仅从会计这一角度探索提高我国反倾销应诉力的有效途径,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想提高反倾销应诉的胜诉率,光靠强有力的会计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支持、行业协会的协调等等。况且,反倾销应诉只是应对反倾销的一种方法,要想彻底消灭反倾销,还有赖于出口企业深化体制改革,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模式,培育真正的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既占领国际市场,又避免招惹反倾销的“口舌”和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