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视野下的都市空间研究——以武汉汉正街为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i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学的发展将一元论价值观导向排除主体介入并强调完全客观的理性主义,科学思想逐渐成为唯一合法的对现实的解释。19世纪的都市化过程,城市建筑变成标准化的商品,并呈精确的几何图式被大量复制。这种秩序和功能至上的思想,强调了高效率的生产,忽视了人的体验,否定了日常生活的多样性和不可预见性,背离了设计的本源,其结果往往导致城市历史断裂、社区毁坏、城市活力丧失的所谓“抽象空间”的产生,巴西利亚的规划建设就是典型的明证。然而时至今日,这种脱离生活的城市实践仍在大行其道。在很大程度上,生活世界的神秘力量消失了,人类的终极意义和价值彻底地沉沦了。   传统的城市研究的方法,即以时间序列和社会结构展开研究和描述,是难以真正把握空间本质的,这就很难为规划设计提供有力而全面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因为日常生活就是人类的终极意义和价值所在。   有鉴于此,论文通过厘清“日常生活”的理论脉络,提出了“日常生活视野”,尝试建构一种从日常生活出发的研究视角:强调突破传统的“就空间论空间”的桎梏,跳出主体讨论客体的俗套,不再是主观的鸟瞰而是深入日常生活,一改以往“宏大叙事”的着眼点和旁观者的精英角色,使自己变成客体的一部分,关注居民的行为以及空间使用的意义,更加关注日常生活轨迹和社会逻辑。   在此基础上,论文把汉正街纳入日常生活的视野之内,选择了七个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借用“过程/事件”分析的手段,了解每一个空间案例背后的故事。在此意义上,这些案例同本雅明的那些断裂的句子和文法一样,拼贴成瓦砾般的汉正街碎片。这些碎片是单子式的,但却是“总体事件的结晶”,每一个碎片都藏着整个世界的秘密,它们呈现能力十分强大,“宛如一片叶子展开所有植物的丰富经验世界一样”。通过局部了解整体,通过细节体察全局,这是微观都市论者的方法,也是论文的技巧所在。   通过这种视角的研究,我们发现,尽管汉正街仍然存在着现代性规训下的规划和建设,但居民却生活的悠然自得,居民的日常生活形成着一种反力,抵抗着并逐渐消解了汉正街中所谓的理性建造。所以,汉正街是一个日常生活的世界,是日常生活是空间实践的动力源,日常生活与空间的互动促发了空间的多样性,看似混乱的空间背后潜藏着一种人类生活的秩序,使得场所精神在此重申。   然后,文章强调了日常生活视角的重要性,为我们真实地把握和理解城市空间提供了新的视点和可能性。最后文章就“汉正街改造到中国式造城”进行了的阐述,并对汉正街旧城更新提出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是市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住区的边缘空间作为城市的一个空间子系统,较之其它空间系统其在城市中的地位是独特的。在封闭住区的空间模式
进入新时代以后,各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水平随着全球化发展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文化产业也俨然成为这一时期炙热的关注焦点。而目前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在我国基本集聚在经济学和社
当前,我国水环境治理工程正由城市迈进小城镇,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也正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对小城镇污水处理厂选址合理性综合评价是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绩效的一个重
近年来,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大量出现,城市避难场所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因素。本文从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理念出发,试图介绍一种较为适用的城市避难场所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各类建筑及住宅小区在有限的空间和面积上高度聚集。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使得城市热环境,特别是居住区热环境不断恶化,在这
随着我国愈加严峻的老龄化趋势,老年的医养问题愈发明显。医疗机构和各种养老机构之间相互独立,前者侧重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后者缺乏专业指导,水平发展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往往使老
人们在想到地中海城市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整齐划一的白色房子,而想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时,脑海中不自觉就会浮现出连绵不绝的红色屋顶。但当想到我们国家的首都首尔时,却很难在脑海
历史城区是赋予当地特色且具有建筑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区域。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中国人的祖先创造了独有的历史名城和内在的建筑形式。武汉市是中国历史文化
玻璃幕墙建筑造型别致、外观独具魅力,是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建筑围护结构形式。玻璃幕墙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作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光学性能与传统围护结构不同,它在带来美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