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脂肪肝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即是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NASH相关性肝硬化。有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即是上述提及的单纯性脂肪肝、NASH相关性肝硬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实验和研究在目前中医特色方面尚且处于初步的探索性阶段,其中包括脂肪肝的中医学分类病名、辩证分型等等,目前尚未达到全国范围内的完全统一,其综合整体化规范治疗也有待于系统完善。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非酒精性的单纯性脂肪肝的多方位流行病学临床调查研究,以中医传统基础理论指导作为基本原则,以望、闻、问、切的中医诊疗即是四诊合参为依据;结合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并且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析因分析为主要方法,从而来初步探讨脂肪肝的舌脉特点、症状、证候分型特点,达到为进一步的临床辨证、辨病、诊断、以及治疗来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的目的。观察港、广深两地脂肪肝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证型分布是否存在差异,通过比较港、广深两地脂肪肝患者的在性别、年龄、职业、症状、证候分布等各方面的异同,探求脂肪肝发病诱因、证型分布的地域因素,从而来初步探讨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本论文包括既往国内外研究进展,文献综述、临床研究,自制临床问卷调查表格、中西医诊断标准,统计数据,结果分析及讨论等。采用调查以往文献的方法,研究中医学对脂肪肝的认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学进展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的中医辨证分型、证候特点研究、现代医学对脂肪肝疾病的认识、导师周福生教授论治脂肪肝经验等,通过对以往研究的了解可以增加对本病的进一步基本病因病机理论认识,来达到为临床研究提供更好的指导作用的目的。本课题临床病例部分采用收集临床病例,填写问卷,统计评分,皮尔森相关分析的方法。本课题临床研究中共收集了港、广深地区合计207例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病例;通过观察港、广深两地脂肪肝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饮食嗜好、体重指数、腰围测量、主要合并他病)、望、闻、问、切四诊调查资料以及部分与本病密切相关的理化检测结果等,运用统计学析因分析、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等医学统计学方法得出脂肪肝发病诱因、证型分布的规律。结果1、年龄及性别分布:本次调查中20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男性147例,占71.01%,女性60例,占28.99%,男女比率为2.45:1,与国内外脂肪肝患者男女比率相近。本课题这次临床研究调查收集的20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1-50岁这组,共有86例,占全部脂肪肝总例数的41.5%;其次依次为31-40岁组66例,占31.9%;51-60岁组37例,占17.9%;>60岁组12例,占5.8%,18-30岁组6例,占2.9%。卡方检验脂肪肝患者年龄构成在港粤两地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脂肪肝患者体重指数(BMI):本次调查中20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重指数(BMI)≥25人数为142人,占68.5%,体重指数(BMI)<25人数65人,占31.5%,卡方检验脂肪肝患者体重指数在港粤两地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本次调查中20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职业分类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干部、商人、职员(白领人士)、专业人士、离退休、农民、工人、无业、学生、其他。4、本次调查中20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高脂饮食人数为200人,占96.6%,清淡饮食人数为7人,占3.4%。卡方检验脂肪肝患者职业构成在港粤两地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本研究观察207例脂肪肝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依次为:倦怠、口苦、太息、情志抑郁、口粘、胸胁隐痛、心烦、不寐、腰酸、耳鸣、恶心、胸胁刺痛、尿黄、头晕、面暗、出汗、胸闷、嗳气、纳差、面黄、便溏、低热、痞块、足跟痛。6、根据脂肪肝诊断标准,本研究共纳入合格病例207例。依据各病例主要证候,做出证型判别,经统计,辨证后证型共有5种,依次为肝郁脾虚型、肝肾不足、痰湿内阻型、痰瘀互结型、湿热内蕴型。其中尤以肝郁脾虚型最为多见,共82例,占病例总数的39.6%;肝肾不足型共44例,占21.3%;痰湿内阻型30例,占14.5%;痰瘀互结型27例,占13.0%;湿热内蕴型24例,占11.6%;肝郁脾虚型以男性多见,占78.33%。卡方检验脂肪肝患者证型分布在粤港两地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卡方检验发现脂肪肝患者在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证型分布等方面在两地间(香港地区、广东地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与港粤两地往来互通发达,经济贸易来往频繁、社会交际圈也达到共享化、普及化有关。2、本次调查中高脂饮食人数量为最多,但由于饮食清淡的病人例数较少,而且没有详细列明饮食的结构,所以没办法真正显示显示饮食因素与脂肪肝轻、中、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说明脂肪肝并不因食物的荤素而产生。这可能关乎脂肪肝的发病取决于摄入的总热量是否过多。虽然吃得清淡,但摄入量大,多余的能量也就会转化成脂肪而发病。本研究发现肥胖与脂肪肝轻、中、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见肥胖是脂肪肝发病的高危因素,并且与其病情轻重程度相关。3、本研究发现男性年龄为30-50岁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为高发,而女性年龄在50~70岁非酒精性脂肪发病率最高;这可能与三十多岁男性工作提高、社会地位提升,活动减少、饮食高脂、肥胖增加的增加有关;邻近五十岁左右进入更年期的女性,雌激素的水平在体内合成下降,扰乱了机体内激素代谢平衡,出现脂质异常代谢有关。4、辨证后证型,其各个证型所占患者人数的百分比排序,依次为肝郁脾虚型、肝肾不足、痰湿内阻型、痰瘀互结型、湿热内蕴型。。多集中在肝郁脾虚证,可能与单纯性脂肪肝属于脂肪性肝病的早期阶段有关,也可能与本课题设计路线相关,纳入病例多来源于两地门诊(中医院脾胃科门诊及香港的中医门诊),大多病情较轻微,所以大部分为肝郁脾虚证。由此认为单纯性脂肪肝病位以肝、脾为主,到疾病后期可能累及肾脏,以上研究目的在通过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基本理论的综合、分析;以力求得疾病的根本矛盾和症结所在,这样才能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