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在欧美发病率极高,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前列腺癌在我国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前列腺癌大多为腺癌,常从前列腺的外周发生,最终经局部、淋巴和血行扩散转移。该肿瘤发病隐匿,早期很难察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发现、诊断、治疗该疾病的热点。CD59广泛分布于造血细胞及多种组织细胞表面,保护宿主细胞免受补体攻膜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的攻击。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在多种实体肿瘤细胞中CD59分子高表达,推测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生物信息学分析,CD59启动子区域没有典型的TATA盒和CAAT盒,但富含GC盒,其中-35/-70的碱基序列是CD59启动子的关键部位,生物信息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此部位正是转录因子Spl特异性地识别GC盒(GGGGCGGGG)的位点。Spl对GC盒有很强的亲和力,与许多靶基因的启动转录有关,在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和肿瘤形成等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Spl高表达与胃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呈止相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以Spl基因作为分子靶标,有望为肿瘤基因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目的:构建针对Spl基因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前列腺癌细胞PC-3,研究反式作用因子Spl对CD59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siRNA表达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构建含特异性Spl基因的重组载体pSUPER-siSpl,经脂质体法转染前列腺癌PC-3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转染该基因的阳性细胞克隆,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Spl和CD59基因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CD59的表达,MTT及染料释放试验检测CD59基因抑制后肿瘤细胞对补体溶破的抵抗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Spl基因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PC-3细胞后,Spl和CD59基因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CD59分子的表达减少,MTT和染料释放实验表明CD59基因受抑制后肿瘤细胞对补体溶破的抵抗作用降低。结论:siRNA-Spl重组载体有效地抑制了CD59的表达,降低CD59的抗补体活性,结果证明反式作用因子Spl是CD59表达调控中重要的转录因子,该研究为CD59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将为肿瘤基因靶向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