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篇从“接受美学"入手,研究贾平凹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关系的论文。本文共分四大章,每章三小节。第一章从宏观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关于“历史”的坐标,诠释并界定了有关“文学史”、“文学批评”等概念,在第三节从文学批评对作家创作心理的影响将贾平凹创作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废都》前的创作、《废都》的创作及出版、《废都》后的创作。第二章、第三章与第四章按照这一历史分期,对贾平凹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及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梳理,从作家的创作以及文学观着手分析,对这一“影响”究竟是如何体现的进行了论述。这三章内容又分别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为作家创作综述,第二节为同时期文学批评的介绍,第三节将创作与批评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当然这三个历史分期都不是封闭的区间,它们各自之间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第二章提出贾平凹早期创作看似远离时代主流,实则受时代与文学批评的影响“入世”最为积极;第三章则对《废都》及其文学批评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作家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心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原因之一就有文学批评的作用;第四章在论述文学批评的发展时,将近年来对贾平凹的文学批评划分了十一个类型,提出文学批评的发展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在结语部分,文章提出“混沌”的概念,通过前四章的论述得出:贾平凹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走了一条殊途同归的道路——走向混沌。本文并非旨在对作家盖棺定论,而主要是希望通过对贾平凹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研究,能够找到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将文学创作的过程考察地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