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继饥饿胁迫后的补偿生长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e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鲇进行了不同饥饿时间处理后再投喂的实验。分别将饥饿处理0(对照)、7、14和21d的鲇再恢复喂食,在饱足摄食水平下生长20d。 研究结果表明:①鲇的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在整个饥饿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鲇在饥饿过程中首先消耗肝脏贮存的能量物质。再投喂后,鲇的各个指标恢复的次序是: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 ②在饥饿和再投喂过程中,鲇肌肉和肝脏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饥饿1周后鲇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上升,2、3周后显著降低;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鲇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持续投喂组。在饥饿过程中,鲇主要消耗脂肪作为身体能量的来源。 ③鲇幼鱼饥饿1周组存在明显的超补偿生长现象,饥饿2、3周组存在部分补偿生长现象。恢复生长后各饥饿处理组摄食率(FR)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各处理组的食物转化率(CE)仅在恢复生长后期表现出稍高于对照组水平。这说明鲇幼鱼的补偿生长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摄食水平实现的。 ④饥饿和再投喂对鲇血液中红细胞数没有明显影响。血红蛋白在饥饿2周显著上升,3周后开始下降;再投喂后,血红蛋白与正常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鲇血糖浓度在饥饿第1周显著下降,以后两周较为稳定;再投喂后,鲇血糖浓度逐渐回升,饥饿3周组显著上升。 鲇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在饥饿过程中逐渐下降,分别在饥饿2、1和3周后显著下降;再投喂后,总蛋白和白蛋白仍低于正常组水平,其中饥饿2、3周组总蛋白和饥饿3周组白蛋白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球蛋白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饥饿和再投喂对鲇白球比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没有明显影响。 在饥饿过程中,鲇血清中甘油三脂显著下降,总胆固醇逐渐下降,饥饿3周后显著下降;再投喂后,鲇血清中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没有恢复到正常组水平,其中两者饥饿2、3周组均显著低于正常组。 饥饿对鲇血清中K+浓度没有明显影响;再投喂后,饥饿1、3周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在饥饿的前2周Na+和Cl-浓度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饥饿3周后N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Cl-浓度略高于正常组水平;再投喂后,N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Cl-浓度饥饿1、2周组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Ca2+浓度在饥饿过程中逐渐下降,且差异显著;再投喂后,没有恢复到正常组水平。
其他文献
鳗鲡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上等的食用鱼,民间作为滋补食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鳗鲡生产国,鳗鲡产品出口额在单项农产品出口额中占据首位。由于人们对我国沿海日本鳗
本研究在实用饲料配方模式下,选用普通棉粕、高蛋白棉粕、棉籽蛋白和花生粕四种植物性蛋白原料,分别设计22%和32%两个配比,22%配比的配方加工成硬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32%配比的配方加
1.本文研究在凡纳滨对虾亲本养殖中设计了具有一定的生物过滤能力和自净能力的封闭式养殖系统。过滤系统采用网滤(35μm)、砂滤相结合的方式,生物净化系统采用生物膜和藻皮净
本文以杂色角孔海胆(Salmacis sphaeroides variegata)、疏棘角孔海胆(Salmacis bicolor rarispina)、哈氏刻肋海胆(Temnopleurns hardwickii)和细雕刻肋海胆(Temnopleurus t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39-02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评价一堂课是否具有实效性,关键要看学生在一节课中究竟学到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和学会了多少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学是关键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配合、共同进行的活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