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鲇进行了不同饥饿时间处理后再投喂的实验。分别将饥饿处理0(对照)、7、14和21d的鲇再恢复喂食,在饱足摄食水平下生长20d。
研究结果表明:①鲇的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在整个饥饿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鲇在饥饿过程中首先消耗肝脏贮存的能量物质。再投喂后,鲇的各个指标恢复的次序是: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
②在饥饿和再投喂过程中,鲇肌肉和肝脏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饥饿1周后鲇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上升,2、3周后显著降低;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鲇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持续投喂组。在饥饿过程中,鲇主要消耗脂肪作为身体能量的来源。
③鲇幼鱼饥饿1周组存在明显的超补偿生长现象,饥饿2、3周组存在部分补偿生长现象。恢复生长后各饥饿处理组摄食率(FR)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各处理组的食物转化率(CE)仅在恢复生长后期表现出稍高于对照组水平。这说明鲇幼鱼的补偿生长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摄食水平实现的。
④饥饿和再投喂对鲇血液中红细胞数没有明显影响。血红蛋白在饥饿2周显著上升,3周后开始下降;再投喂后,血红蛋白与正常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鲇血糖浓度在饥饿第1周显著下降,以后两周较为稳定;再投喂后,鲇血糖浓度逐渐回升,饥饿3周组显著上升。
鲇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在饥饿过程中逐渐下降,分别在饥饿2、1和3周后显著下降;再投喂后,总蛋白和白蛋白仍低于正常组水平,其中饥饿2、3周组总蛋白和饥饿3周组白蛋白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球蛋白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饥饿和再投喂对鲇白球比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没有明显影响。
在饥饿过程中,鲇血清中甘油三脂显著下降,总胆固醇逐渐下降,饥饿3周后显著下降;再投喂后,鲇血清中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没有恢复到正常组水平,其中两者饥饿2、3周组均显著低于正常组。
饥饿对鲇血清中K+浓度没有明显影响;再投喂后,饥饿1、3周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在饥饿的前2周Na+和Cl-浓度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饥饿3周后N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Cl-浓度略高于正常组水平;再投喂后,N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Cl-浓度饥饿1、2周组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Ca2+浓度在饥饿过程中逐渐下降,且差异显著;再投喂后,没有恢复到正常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