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酿酒废水富含大量脂肪酸、氨基酸、低级醇,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化学絮凝剂广泛应用于酿酒废水处理,其有毒且不易被环境降解的特性,会给酿酒废水副产物回收利用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 flocculant,MBF)是一类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絮凝能力的生物大分子,其成分主要为多糖、蛋白质、脂类,具有安全、易降解的特性,可作为传统化学絮凝剂潜在的替代品。本课题旨在筛选出一株微生物絮凝剂高产菌株,并对该菌株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进行研究。利用纯培养技术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污水站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微生物絮凝剂高产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鉴定,表明该菌为暹罗芽胞杆菌(Bacillus siamensis)CQ-1。对菌株CQ-1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乳糖含量为17.60 g/L、酵母膏含量为1.30 g/L、培养基初始pH为7.3及摇床转速为183 rpm时,菌株CQ-1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率最高,达到88.04%。分别采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生长动力学和微生物絮凝剂生成动力学模型,经验证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菌株生长、微生物絮凝剂生成与发酵时间的关系。从菌株CQ-1发酵液中分离提取出微生物絮凝剂,并命名为MBF-CQ。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得MBF-CQ中糖类和蛋白质占67.31%和23.50%;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MBF-CQ主要含有羟基、羧基、氨基等官能基团;结合絮凝前后的Zeta电位变化推测吸附架桥在MBF-CQ絮凝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稳定性研究表明,MBF-CQ在低温和高温下都能保持较高的絮凝活性。通过单因素法探究MBF-CQ投加量、絮凝体系pH和助凝剂CaCl2投加量对MBF-CQ絮凝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得到MBF-CQ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微絮凝剂投加量1.6 mg/L、絮凝体系pH 6.2、助凝剂CaCl2投加量18 mL/L。在此条件下,MBF-CQ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率达到94.81%。结果表明MBF-CQ具有应用于实际污水的潜力。利用菌株CQ-1发酵液处理酿酒废水,并对其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当发酵液投加量为40 mL/L,絮凝体系pH为5.0,CaCl2投加量为25 mL/L时,发酵液对酿酒废水中总氮、总磷、COD、悬浮物去除率和絮凝效率分别为50.27%、69.21%、70.32%、78.73%、72.89%,其总磷和悬浮物去除率要好于酿酒废水处理中常用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经过发酵液处理后的废水总磷、悬浮物含量达到《发酵酒精与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1-2011)直接排放限值,总氮、COD含量略高于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