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卒中对中老年人健康危害极大,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近年来兴起的现代康复疗法已大大减少了中风的致残率,可大大减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存质量。目前西医西药尚无明确疗效的药物,近年来兴起的溶栓及介入治疗可以在超早期血管再通,但因医疗条件限制,只能有少数患者受益。中药及针灸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可针对耐力、疼痛、痉挛等治疗,可部分改善患者脑功能、运动能力及机体状况,但因其为被动性治疗,有不能尽善尽美之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以生存质量量表为疗效评估依据,拟探索出一个基于现代康复理念又融合中医药和针灸优势的最佳脑卒中偏瘫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4组:A组现代康复组、B组现代康复+中药组、C组现代康复+针刺组、D组现代康复+针刺+中药组),4组受试者均在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实施临床治疗和观察,观察时间为第2周、第4周、第12周、第24周。4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按2007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进行二级预防。A组(现代康复组):给予系统化、规范化的现代康复治疗(具体方案见附7);B组(现代康复+中药组):给予系统化、规范化的现代康复+中药治疗。(具体方案见附7、9)C组(现代康复+针刺组):给予系统化、规范化的现代康复+醒脑开窍针法。(具体方案见附7、8)D组(现代康复+针刺+中药组):给予系统化、规范化的现代康复+醒脑开窍针法+中药治疗。(具体方案见附7、8、9)治疗安排:4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内按既定治疗方案系统治疗,疗程4周,每周治疗6天。其中,康复训练每天2次,每次40分钟,配合生物反馈及其他康复治疗;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周6次;中药汤剂,按辨证给予,每天一剂,分2次服。所有治疗均由课题组培训的专职人员完成。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第4周、第12周、第24周分别进行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法;Barthel指数;SS-QOL、WHOQOL-BREF评分,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第12周、第24周分别进行SF-36评分,临床资料收集完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条目编码、数据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算各量表最后得分的均数及标准差,进行方差分析,非正态、方差不齐及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计算各指标的构成及分布,组间构成比较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共纳入病例60例,分为4组,每组15例。无脱落及死亡病例。四组Fugl-Meyer、 Barthel指数、SS-QOL、WHOQOL-BREF、SF-36总评分,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四组治疗方案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上均有疗效。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四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能增加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表明四组治疗方案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上均有疗效。其中D组各时间的评估得分x±s均高于A、B、C组,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方案优于其他三种方案。统计学方面,Fugl-Meyer评分:第2周评估,D组高于A组;第4周评估,B、C、D组均高于A组,D组高于B、C组;第12周评估,B、C、D组均高于A组,D组高于B组;第24周评估,B、C、D组均高于A组,D组高于B组,以上各时间段评估,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西医治疗方案较单纯现代康复治疗能更有效的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其中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方案优于康复+中药、康复+针刺组。Barthel指数评分:第4周评估,D组高于A、B、C组;第12周评估,D组高于A、B组;第24周评估,D组高于A组,以上各时间段评估,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康复组、康复+中药及康复+针刺组,能更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B组与C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或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三、生活质量:四组受试者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SS-QOL评分中,第2周评估,语言维度D组高于A组,个性维度B组高于C组,视力维度D组高于C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4周评估,总评分D组高于A、B、C组;体能维度评分D组高于A、C组;语言维度D组高于A组;移动维度D组高于A、C组;情绪维度D组高于A组;自理维度D组高于A组;社会角色维度D组高于A组;思维维度D组高于A、B、C组;上肢功能维度D组高于A、B组;视力维度D组高于A、B、C组;工作能力维度D组高于A、B、C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2周评估,体能维度B组高于C组,语言维度D组高于A组,移动维度D组高于A组,情绪维度B、D组高于A组,个性维度D组高于A、C组,社会角色维度D组高于A组,思维维度D组高于A、B、C组,视力维度D组高于A、B、C组,总评分D组高于A、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4周评估,体能维度B组高于A、C组,语言维度D组高于A组,移动维度B、D组高于A组,情绪维度D组高于A组,个性维度D组高于C组,社会角色维度D组高于A、C组,思维维度D组高于A、B、C组,视力维度D组高于A、B、C组,总评分D组高于A、C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受试者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第4周、12周、24周评估,从总评分角度D组优于其他治疗组,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较单纯康复组、康复+中药及康复+针灸组能更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治疗后四次评估各维度间比较,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方案在体能、语言、移动、情绪、个性、社会角色、思维、视力等维度上改善明显。但B、C组与A组,B组与C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或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WHOQOL-BREF评分中,第2周评估,社会关系维度C组高于A、B、D组,环境维度D组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4周评估,总评分D组高于A、B组;独立性维度D组高于A、B、C组;社会关系维度D组高于A、B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2周评估,生理维度D组高于A组,独立性维度D组高于A、B、C组,社会关系维度D组高于A、B、C组,总评分D组高于A、B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4周评估,生理维度D组高于A、B、C组,独立性维度D组高于A、B、C组,社会关系维度D组高于A、B组,C组高于A、B组;总评分D组高于A、B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受试者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第4周、12周、24周评估,从总评分角度D组优于其他治疗组,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较单纯康复组、康复+中药及康复+针灸组能更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治疗后四次评估各维度间比较,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方案在生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等维度上改善明显。但B、C组与A组,B组与C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或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SF-36评分中,第4周评估,总评分D组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功能维度D组高于A、B组,C组高于A、B组;肌体疼痛维度D组高于A组;总健康维度D组高于A、C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2周评估,躯体功能维度D组高于A、B组,躯体角色维度D组高于A、B组,总评分D组高于A、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4周评估,躯体功能维度D组高于A、B组,躯体角色维度D组高于B组,肌体疼痛维度D组高于B组,情感角色维度D组高于A组,总评分D组高于A、B组,以上各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受试者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第4周、12周、24周评估,从总评分角度D组优于其他治疗组,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较单纯康复组、康复+中药及康复+针灸组能更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治疗后四次评估各维度间比较,表明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方案在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总健康等维度上改善明显。但B、C组与A组,B组与C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或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四、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优方案组合。该方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通过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得出现代康复+针刺+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方案)较现代康复、现代康复+针刺、现代康复+中药治疗能更有效提高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但对现代康复、现代康复+针刺、现代康复+中药治疗方案之间的相互比较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及大样本多中心研究。研究过程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