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lar码的物理层安全编码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6331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噪声和衰落等物理信道本身的特性,物理层安全可以达到信息理论意义上的安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Polar码是基于信道特征设计的纠错码,且理论上可达到香农信道容量极限,适用于物理层安全。论文研究搭线窃听信道和中继窃听信道下基于Polar码的物理层安全编码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搭线窃听信道中的安全编码问题,论文考虑通过引入删余机制隐藏Polar码在信道传输中的部分码字比特来增强通信的安全性。首先,论文给出一个新型的删余Polar码方法,将巴氏参数应用于编码比特的可信度计算,通过可信度数值选择删余比特位置,从而获得基于编码比特可信度的删余Polar码方法。其次,利用可信度删余Polar码,最大程度地增加合法用户和窃听者恢复信息程度的差异。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可信度删余Polar码方法与随机删余、截止树删余方法相比,安全间隙分别下降了1.7dB和2.0dB,因此所需的安全间隙最小。在信道退化较小的条件下,可信度删余Polar码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和可靠。(2)中继节点可分为可信任节点和不可信节点两种情况,论文给出这两种情形下的基于Polar码的中继窃听信道中的安全编码方法。首先,论文给出一种基于Polar码的可信任中继窃听信道中的安全编码改进方法,方法采用译码转发(DF)协议,在第二时隙传输时不限定中继信道的退化条件,且在安全编码时无需加入额外的随机噪声序列;其次,论文给出一种基于Polar码的不可信中继窃听信道中的安全编码方法,方法采用放大转发(AF)协议,将Polar码的生成矩阵作为私钥,并采用McEliece密码体制生成公钥矩阵对信息进行加密编码。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可信任中继窃听信道中采用提出的第一种安全编码改进方法时,当信道的信噪比(SNR)为3dB时,安全传输速率由0.16bits/Sys增加到0.42bits/Sys;而当信道的SNR为8dB时,安全传输速率由0.36bits/Sys提高到0.62bits/Sys,因此改进方法提高了源节点的编码效率;而在不可信中继窃听信道中采用第二种安全编码方法时,当信道的SNR为4dB时,合法接收者能够以足够小的误码率(3.6×10-5)完成信息的可靠传输,同时中继节点和窃听者均维持在较高误码率(0.5)左右,因此中继节点无法获得秘密信息,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数字化,数字图像、音乐、视频等数字媒体在网络上的发布、传播和交换越来越频繁。它们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由此引发的盗
移动通信技术在高速的发展之中,越来越多的依赖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也相继开展,如移动支付、手机电子商务、以及SIM卡上的电子钱包、OTA等业务,不但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
学位
小波域隐马尔可夫树模型(hidden Markov tree model,简称HMT)作为一种统计信号处理的框架模型,在图像去噪、图像分割等图像处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利用HMT模型,可以有效地对
代内网络编码在数据包丢失率比较大的网络条件下,会导致接收端无法接收到某些分代足够多的编码数据包,从而使这些分代不能被成功译码,于是混合分代网络编码(MGM,Multi-Genera
Reed-Solomon(RS)码以其优美的代数结构和简便的工程实现被视为最优秀的纠错编码之一,它对随机错误、突发错误和删除都有很好的纠错性能。从六十年代至今,RS码已被广泛应用于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频谱资源以及使用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作为一种有效的频谱共享技术,大大提升了频谱利用率,已经得到了人们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种不同的领域,诸如电子商务、犯罪识别、信息安全等众多领域。对于一般的指纹识别系统,其设计要求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和易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