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金漏损率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最早是在货币乘数理论中出现的,它源自于商业银行体系现金漏损这一现象,是衡量现金漏损的指标。在货币乘数理论中,现金漏损率的变化直接导致货币乘数的变化,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体系的不断健全,其他支付手段的流行,使得人们对手持现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银行派生存款越来越多。这些变化使得近些年来我国货币运行中现金漏损率不断下降。现金漏损率的不断下降,在理论上,会导致货币乘数的增加,而货币乘数的增加会使得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不变的条件下自行增加。而且这还会使得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更多,并减少紧松的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效果。也就是说,我国货币运行中现金漏损率的变动,严重影响了货币乘数的有效性,并影响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基于现金漏损率在货币乘数理论和货币供应理论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详细研究了我国货币运行中现金漏损率的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金漏损率的月度和年度变化特征,并与美国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到近些年来美国货币运行中现金漏损率的变动较为平稳,而中国货币运行中现金漏损率变动较为不稳定的结论;然后,本文研究了我国货币运行中现金漏损率在不同地区表现出的区域性特征,以此来解释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效果。为了全面的了解和研究我国货币运行中现金漏损率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本文选取了几个现金需求相关的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变量,包括GDP,利率,物价指数,老龄化率,城镇化率,电子化率,银行发展程度,用Frisch综合分析法进行现金漏损率的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分析研究表明,在众多的变量当中,GDP是影响我国现金漏损率最为显著的因素。接着,为深入了解现金漏损率与其他变量的滞后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VAR模型分析方法,建立了变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对数据变量的逐步检验和分析,在排除掉几个共线性的变量后,我们得到GDP,利率,城镇化率,老龄化率,电子化率,这五个变量的自回归方程。方程表明,现金漏损率对自身有正向影响,GDP对现金漏损率有着较为显著的负向的影响,利率对现金漏损率有着负的影响,老龄化率对现金漏损率有着正的影响,利率对现金漏损率有着负向的影响。这些资料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近些年来我国货币运行中的现金漏损率受很多因素影响,变动较大。现金漏损率的这种不稳定性将会通过影响货币乘数而影响货币供应。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第二部分描述了关于现金漏损率,货币乘数,货币外生和内生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三部分对我国现金漏损率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我国现金漏损率变动的规律,比较研究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现金漏损率的变动趋势。第四部分对我国影响现金漏损率的可能性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对现金漏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现金漏损率受到GDP,老龄化,利率,电子化率的变化影响。第六部分为结论和政策建议,分析表明我国现金漏损率受这些变量变动的影响,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货币乘数随之变化;货币供应量可控性降低。因而本文建议我国使用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改善实体经济。本文的贡献在于:首先从研究的方法来看,本文采用Frisch综合分析法和VAR模型来研究现金漏损率的影响因素,选取1985年到2012年各变量的数据得到现金漏损率的影响显著的因素是GDP,自变量回归显示其他因素以及滞后变量对现金漏损率也有影响。其次,在研究变量和变量选取的范围来看,本文总结了前人研究现金漏损率的变量,添加了城镇化水平和人口老龄化两个研究变量,使得现金漏损率的研究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但是本文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用Frisch综合分析法得到的回归方程表明,很多相关因素影响着现金漏损率,但是银行发展程度,电子化率,老龄化率,利率,城镇化率,通货膨胀率对现金漏损率影响不显著;二是用VAR模型处理现金漏损率时,数据的长度太短,无法得到更精密的数据来保证方程的准确性,对共线性变量的选择删除没有什么理论基础,稍显唐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