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家语》在王肃为其作注后经历了坎坷的命运,长期被打入伪书的行列,被认为“连痛加攻击的必要都没有”。因此其作为研究孔子及其弟子的文献资料,不像《论语》、《礼记》那样受到重视,而是长久被忽视。随着地下出土文献的面世,《家语》“伪书说”已被“轰然打破”。但是书不伪,不等于其中的材料全部可靠。因为今本之编成,毕竟时代较晚。加之书中的材料,很多又见于其他文献,而往往又不大一致。所以,对其具体的材料,必须作具体的考证研究,方能知其真伪。《致思》篇以其内容丰富、资料充实、思想性强,在《家语》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篇共二十章,分别为“农山言志”、孔子“受鲁人之食”、孔子“受楚人之鱼”、“季羔仕卫”、孔子“受季孙和南宫敬叔之贶”、孔子“礼赞周文武”、孔子“言曾子善安身”、孔子批评子路“与民箪食壶浆”、孔子“许管仲以仁”、孔子以“丘吾子三失训诫弟子”、孔子以“内学外饰”训导孔鲤、孔子称赞子路“孝行”、孔子之郯及“礼遇程子”、孔子“河梁观水”、孔子“言子夏吝财”、孔子“言楚王得萍实将为霸”、孔子答子贡问“死者有知无知”、孔子“与子贡论治民”、孔子批评子贡“赎鲁人辞而不取金”、孔子“与子路论治蒲”,全部体现了“致思”的主题,均是孔子教育弟子们要经常深思,从而实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本文以《致思》二十章为研究对象,每章先从与其他文献的材料比勘入手,分析其早晚关系及材料来源。通过比对发现,“农山言志”、孔子“受鲁人之食”、孔子“受楚人之鱼”、“季羔仕卫”等十五章均有原始的材料依据,都不晚于其他文献,基本没有后人的润色;而“言子夏吝财”、“言楚王得萍实将为霸”、批评子贡“赎鲁人辞而不取金”、“与子路论治蒲”等四章虽有原始的材料基础,却经过后人的修饰;只有以“内学外饰”训导孔鲤一章,与其他文献所载差异较大,属于两个不同的流传系统。其次,又对各章所见孔子与弟子的言论事迹可信性进行考证,发现除“受季孙和南宫敬叔之贶”、以“内学外饰”训导孔鲤、“言楚王得萍实将为霸”、批评子贡“辞而不取金”、“与子路论治蒲”五章所记孔子言论或经后人加工、润色外,其余十五章所记基本上都是可信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今本《家语》中的大部分材料是真实可信的,但其中也有部分材料经过后人的修饰或改造。虽然这种修饰、改造符合古书流传的一般规律,不属于伪造,但也提醒我们,对于《家语》的材料,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必须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拿来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