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因此又被称为“关联方交易”(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上市公司的关联方既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从披露的关联交易数据可知,上市公司主要与非上市关联方进行关联交易。学者发现关联交易产生两种经济后果:一是掏空(tunneling),二是支持(propping)。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主要包含三个主体,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和关联交易内容。目前,学者基本都是从上市公司和关联交易内容视角研究掏空和支持。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在关联交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国内很少有学者从上市公司的关联方角度去研究关联交易,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大多是非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不对外披露财务报表及重大事项导致学者对其研究不足。 Cohen(2010)发现内部人有规律的股票买卖不会对股票价格形成巨大价格冲击,但是偶发的、不稳定的内部人股票交易包含明显的信息并对价格有明显影响。Bessembinder(2015)发现如果公告时间相对固定,现金与非现金红利发放包含的信息以及对价格的影响小于公告时间不固定和难以预测的发放。根据Cohen(2010)和Bessembinder(2015)的研究,本文假设关联交易中关联方的稳定性意味着市场有足够的时间对与该关联方相关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对现金流恰当的定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关联方稳定的关联交易导致预期偏离(Surprise)的可能性较小,不会是驱动股票价格的主要原因。相比于稳定关联方,不稳定关联方包含明显的信息,并会对股票价格造成冲击。进而,推测关联方不稳定的关联交易在公布当日及之后的一定时间窗口内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冲击。如果关联交易信息在正式公布之前被泄露或被市场合理预期,那么在公布日之前的一段时间窗口内股票价格也会有明显反应。不稳定关联方对股票价格是产生正向冲击还是负向冲击,这与关联方的不稳定性对企业是掏空还是支持有关。如果关联方的不稳定性对企业是支持作用,那么不稳定的关联方对股票价格产生正向冲击;如果关联方的不稳定性对企业是掏空作用,那么不稳定的关联方对股票价格产生负向冲击。 上市公司通常拥有多个关联方,控股股东有较大弹性选择与哪个关联方进行关联交易。当控股股东具有掏空或支持动机时,会选择什么样的关联方进行交易呢?这是控股股东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如果选择稳定的关联方进行掏空,也许市场和监管层一开始不能发现,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和监管层有足够的时间对关联方信息进行挖掘和解读,最终会发现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因此,从逃避监管层监管的角度来看,控股股东不太可能选择稳定的关联方进行掏空。另一方面,如果上市公司稳定地与某一关联方进行关联交易,那么彼此之间相互了解,信息不对称程度低,谈判和签约成本低,稳定的关联方更能降低交易成本。结合以上两方面因素,相比于稳定关联方,不稳定关联方更有可能扮演掏空角色。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的关联方稳定性对企业财务业绩和二级市场收益的影响,通过二级市场对关联方不稳定的关联交易的反应,验证关联方的不稳定性对企业的掏空。全文一共分为七章,每章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为绪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等,最后总结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为重要概念的界定及文献综述。首先,介绍关联交易概念,稳定度的构造方法,以及对掏空和支持的界定进行文献综述;其次,本文梳理国内外关联交易与财务业绩和二级市场收益之间关系的文献;最后对与关联交易相关的其他文献进行梳理。 第3章为关联交易对企业财务业绩及二级市场收益影响相关的理论。首先,介绍委托代理理论,并阐述与委托代理理论有关的两个模型;然后,介绍契约理论;最后,介绍与关联方稳定性对二级市场收益影响相关的理论,推测关联方的不稳定性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冲击,是产生正向冲击还是负向冲击,这主要取决于不稳定的关联方是扮演掏空还是支持角色。 第4章为关联方稳定性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本章在已有掏空和支持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关联方的稳定性提出实证假设。在实证分析部分,首先,采用全样本实证分析关联方的稳定性与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等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关联方的稳定性与销售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之间的关系;其次,将全样本中稳定度为0的样本去除,然后用此样本检验关联方的稳定性与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最后,按照股权分置改革时间,将全样本分为股权分置改革前和股权分置改革后两类样本;按照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是否有掏空动机,将全样本分为有掏空动机和无掏空动机两类样本;按照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是否有支持动机,将全样本分为有支持动机和无支持动机样本;按照公司治理强弱,将全样本分为强公司治理样本和弱公司治理样本,用以上分组后的样本检验关联方的稳定性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 第5章为关联交易公告效应的事件法研究。本章首先介绍事件研究法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步骤;然后定义本文的事件、事件窗口和估计窗口;最后用全样本检验各个事件窗口的平均异常收益和累积平均异常收益,将全样本按照稳定度大小分成五组,检验各组在各个事件窗口的平均异常收益和累积平均异常收益。 第6章为关联方的稳定性与二级市场收益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本章是在第5章的基础上,以第5章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为被解释变量,稳定度为解释变量,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用全样本检验五种类型的稳定度与各个事件窗口累积平均异常收益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全样本按照股权分置改革、掏空和支持动机及公司治理强弱进行分组,检验分组后的样本与累积平均异常收益之间的关系;最后,检验关联方稳定性与累积平均异常收益之间的关系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 第7章为本文结论。在结论的基础上,指出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检验了关联方稳定性对企业财务业绩及二级市场收益的影响,用二级市场对关联方不稳定的关联交易的反应,验证关联方不稳定性扮演掏空角色。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采用全样本回归发现,关联方的稳定性与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营业利润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全样本中去除掉稳定度为0的样本后,以上关系在统计上不再显著。股权分置改革后,由于控股股东获取利益的方式发生变化及监管层对关联交易监管趋严,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实施的掏空和支持行为得到抑制。相比股改前,股改后关联方的稳定性与企业财务业绩的负相关关系在统计上不显著。本文还发现,公司治理差的样本中,关联方的稳定性与企业业绩的负相关关系在统计上显著。关联方的稳定性与财务业绩并没有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因为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用不稳定关联方进行的掏空进行了盈余管理,导致关联方的稳定性与财务业绩呈负相关关系。 (2)用全样本检验发现,上市公司在关联交易公布前后10个交易日的平均异常收益(AAR)除了在公布日的前第4个交易日和前第2个交易日为正外,在其他交易日的平均异常收益基本都显著为负,这说明市场整体上不认可上市公司进行的关联交易。市场把关联交易的公布视为利空消息,投资者在关联交易公布前10个交易日的平均异常收益基本为负,这说明在关联交易正式公布前,市场已经对关联交易信息有所预期。关联交易公布日的平均异常收益在所有交易日中达到最低,这表明即使市场在关联交易公布前对消息有所预期,但关联交易公布日当天的信息对市场产生的冲击最大。将全样本按照稳定度大小分成5组,研究发现,稳定度最低组合在事件窗口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最低,并且显著为负,这表明不稳定的关联方对股票价格造成了负面冲击。随着稳定性增加,累积平均异常收益有所增加,稳定性最高组合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比稳定性最低组合高。 (3)本文实证发现,关联方的稳定性与事件窗口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呈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股权分置改革前、有掏空和支持动机及公司治理差的上市公司中表现的更显著。市场对不稳定的关联方持否定态度,一方面原因是不稳定的关联方更有可能扮演掏空角色,损害企业价值,市场同时也意识到这点;另一方面原因是市场无法及时对新增关联方进行充分的信息解读,为了规避风险,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