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资本一词就不得不提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对于资本的解释,在这本著作中他首次将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给出了资本的本质解释。本文所提出的资本主导时代在我国古代,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地主封建阶级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压榨以及资本剥削。资本就起本质而言是一种社会权力的衡量方式,资本在进行不断增值的过程中存在着对劳动者的剥削,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代表的政治权利。我们通常说的按资本分配其实就是按照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进行的社会权力的再分配。而根据我国历史时期社会性质的分析,本文将资本主导时代定义为从三国时期到清末接近1700多年的历史时期。同时对于这个时期的城市群的研究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的地方。纵观历史,城市的出现和发展都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与社会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城市功能越齐全,政治、经济制度越完善、人口素质越高,那么相应的该城市所处的社会发展就越好。同样社会越稳定、少战乱、社会治安管理越齐全,那么城市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此间有很大上的因果联系。而本文就是利用区域城市树来探究城市与社会兴衰变化的其中缘由,解释我国历史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联系。通过计算得到长江流域城市树发展变化,一共研究了 12个时期,在这12个时期中,我们将其分成3个小块来分析,第一个阶段即西晋时期到隋朝是第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我们通过分析城市树的发展变化大致可以发现早期的城市数量还是相对来说不多,长江流域城市都还没有很好的发展所以三个一级节点城市实力相当,树的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距离。而从西晋到随我们可以看到树在不断的往右偏,证明扬州和重庆(成都)在慢慢的发展起来。第二个阶段为唐宋时期,在研究的这段历史时期中,唐宋是最强大的时期,同样的反应在城市树上,由于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城市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几个时期的城市树相对来说是树枝、节点城市都比较多的时期,树生长的更加的繁茂。第三个阶段,即元明清时期,元明这两个时期与唐宋相比其树枝的繁茂程度有所下降。但是整体的城市实力是在增加。但从元明再到清朝城市的集中度下降,城市的发展趋于均衡发展,除了个别较大的城市外,其余城市的实力分配的较均匀。城市树的发展趋于均衡。总体来看,一级节点武汉的实力在逐渐增加,扬州实力在唐宋时期最强,而重庆实力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在对节点重要性研究中,利用Echarts生成了饼状图,观察发现在12个时期里节点城市的重要性指标值大于等于1.58的城市有37个,占据了原有城市的一大半,这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城市的重要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及一级节点城市在每个时期的重要性指标值都很大,占据饼状图很大一部分面积,在这12年中三个城市的重要性指标值大小大致是武汉>扬州>重庆。通过相互作用模型发现人口数据在不断的增加(根据公式,距离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密切度增加,证明城市相互之间作用力的强度也在增加,城市之间的凝聚度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