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对胎儿肺发育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l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别从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探讨PROM对胎儿健康的危害,并着重研究了PROM对胎肺发育的影响,期望充分认识PROM的危害及其在肺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胎膜早破对新生儿健康危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方法:对2003.01~2008.03月间六家医院的分娩总例数、合并PROM的分娩例数进行统计;对332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各100例足月及早产PROM患儿,与5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对比。数据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6家医院分娩总数为149200例,其中PROM29143例,发生率为19.53%;3320例住院患儿中PROM患儿711例,占21.42%,足月儿发生率为9.69%(196/2022),早产儿为39.68%(515/12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产PROM占PROM患儿住院比例的72.43%(515/711)。PROM患儿中呼吸窘迫综合征69例,占9.7%,足月儿5.1%(10/196),早产儿11.5%(59/515)。711例PROM患儿中,窒息发生率为15.0%(99/660),非PROM住院患儿的窒息发生率7.6%(199/2609)。25%的PROM患儿(178例)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其中感染性肺炎92例(12.9%),败血症63例(8.9%),两者占感染性疾病的87.1%;其它感染性疾病23例(3.2%),占感染性疾病的12.9%。163例患儿作血培养,阳性率38.7%(63例),主要致病菌为G+球菌(45.9%)和G-杆菌(54.1%),G+球菌主要包括溶血性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16例),G-杆菌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19例)和大肠杆菌(9例)。另外2例早产儿培养出真菌(3.2%)。PROM的足月儿和早产儿总胆红素水平接近,但早产儿超过220umol/L的异常率(37.1%)高于足月儿(P<0.05)。与正常组比较,PROM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减少,宽度变窄,血小板平均容积增加(P<0.01)。其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参数高于正常组(P<0.05),但红细胞分布宽度无明显差异(P>0.05)。心肌酶谱则明显异于正常组(P<0.05)。PROM对血清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PROM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较正常组分别延长20.0%(足月组)和25.1%(早产组)(P<0.05);足月儿的平均住院费用增加30.5%,早产儿则增加60%(P<0.05)。 结论: PROM可对新生儿健康造成多方面危害,应加强对PROM的研究,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减少对新生儿健康的危害。 第二部分:胎膜早破对胎兔肺发育的影响 第一章、胎膜早破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对胎肺形态结构的影响 目的:利用羊膜腔内感染模型,研究胎膜早破的感染环境对胎儿肺形态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取健康成年育龄日本大耳白兔20只,成功受孕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细菌组、细菌+PS(猪肺磷脂注射液)组。对照组和细菌组按胎龄又分21d、22d、23d、24d、26d五个亚组;细菌+PS组分24d、26d两个亚组,每亚组孕兔例数2只。以上各组于不同胎龄日期分别进行宫内注射大肠埃希氏菌和/或PS,建立羊膜腔内感染动物模型。模型建成后19.5h对孕兔施行剖宫产,杀取胎兔后取肺组织,左上肺制作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肺超微结构变化;左下肺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并对胎肺感染程度进行分度、评估;数据分析用SPSS13.0进行X2检验及非参数检验。 结果:实验各组所有孕兔注射后均成活,饮食、活动自如。细菌组总死胎率24.62%,而细菌+PS组和对照组则分别为8.3%、7.3%,不同组别胎兔死胎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84,P=0.032)。对照组子宫和胎盘组织病理检查未见明显炎性病变,干预组则可见子宫及胎盘炎性改变。干预组各组胎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肺泡间隔增宽、细胞水肿、毛细血管充血、出血,支气管管腔、肺泡腔、血管腔内有炎细胞浸润,不同组别的胎肺感染程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533,P=0.000)。细菌组肺泡间隔增厚,肺泡大小不均,有肺泡萎陷、局部肺不张、肺泡破裂并融合现象,可见肺泡腔内出血、透明膜形成。细菌+PS组与细菌组相比,肺泡间隔变薄,肺泡腔样结构大且规则,出血、水肿及肺不张、透明膜形成均有明显减轻。电镜下注射细菌的胎兔肺组织内可见散在的大肠杆菌菌体,菌体核膜较厚,染色质深染,ATⅡ细胞数量减少,板层小体数目减少,可见聚集、排空现象,细胞游离面微绒毛脱落,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胞核结构松散、水肿,胞质内细胞器少,并有核染色质凝聚等细胞凋亡现象。加注PS后胎兔肺组织ATⅡ细胞数量及板层小体数量增多,部分板层小体散落至肺泡腔,并呈分泌状或空泡化改变。 结论:成功建立胎膜早破羊膜腔内感染动物模型。羊膜腔内感染可导致胎肺形态结构变化,阻碍肺发育成熟;注射PS后可改善肺形态的病理变化,对胎肺成熟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章、白介素8在胎膜早破胎肺发育中的作用 目的:利用胎膜早破羊膜腔内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胎肺发育中白介素8(IL-8)的表达变化。 方法:所需实验动物来自之前所建动物模型,胎兔肺组织左下肺制作石蜡切片,以鼠抗兔IL-8单克隆抗体为一抗,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内IL-8表达;右上肺用RT-PCR方法检测IL-8 mRNA表达;右下肺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8蛋白表达;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析因设计资料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结论:胎膜早破羊膜腔内感染可使胎兔肺组织中IL-8蛋白、mRNA异常高表达,与生后肺疾病发生关系密切;给予羊膜腔内注射PS可使IL-8表达稍有下降,因此可能对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肺损伤,改善感染结局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第三章、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胎膜早破胎肺发育中的作用 目的:利用胎膜早破羊膜腔内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胎肺发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变化。 方法:所需实验动物来自之前所建动物模型,胎兔肺组织左下肺制作石蜡切片,以兔TGF-β1多克隆抗体为一抗,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内TGF-β1表达:RT-PCR方法检测右上肺TGF-β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右下肺用TGF-β1蛋白表达;数据用SPSS13.0进行析因设计资料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论:TGF-β1参与正常肺发育过程,胎膜早破羊膜腔内感染可导致其过度高表达,从而干扰胎肺正常发育和成熟,是新生儿发生各种肺疾病的危险因素。给予羊膜腔内注射PS可使TGF-β1表达稍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表明PS宫内注射对TGF-β1表达无明显影响。 第四章、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A在胎膜早破胎肺发育中的作用 目的:利用胎膜早破羊膜腔内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胎肺发育中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A(SP-A)的表达变化。 方法:实验动物同前,胎兔肺组织左下肺制作石蜡切片,以兔SP-A多克隆抗体为一抗,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内SP-A表达;RT-PCR方法检测右上肺SP-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右下肺用SP-A蛋白表达;数据用SPSS13.0进行析因设计资料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论:羊膜腔内感染可导致SP-A异常低表达,与新生儿RDS发生密切相关;羊膜腔内注射PS后SP-A表达上调,表明羊膜腔内注射PS可做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治疗手段,对降低生后新生儿发生NRDS等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胎膜早破对胎儿肺发育的影响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胎儿肺的形态结构变化,检测IL-8、SP-A和TGF-β1在人胎肺中的表达,探讨胎膜早破对胎肺发育的影响。 方法:收集水囊引产的胎儿6例,胎龄为21-32周,包括非PROM胎儿4例及PROM胎儿两例,胎膜早破时长分别为8周和72小时。娩出后肺组织取材,石蜡切片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透视电镜观察肺超微结构;并分别用免疫组化、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胎肺内IL-8、TGF-β1、SP-A 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PROM胎儿肺组织中炎细胞浸润,胞核出现异染色质固缩,部分细胞膜破裂、溶解;超微结构显示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微绒毛数量减少,板层小体电子密度低,出现空泡状改变;肺组织内IL-8、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非PROM胎儿;而SP-A mRNA及蛋白表达较非PROM胎儿下降。 结论:PROM改变胎肺正常结构形态,影响胎肺正常发育,并使IL-8、TGF-β1、SP-A表达异常。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2 .3.11 遥制电路该机的遥控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①电压合成调谐选台方式 ,采用数字式AFT自动频率跟踪。②具有多种彩色制式识别或强制功能 ,可接收PAL4 .4 3MHz ,NTSC3.58MHz ,PAL -N ,PAL -M ,NTSC4 .4
期刊
期刊
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种类日趋多样,随之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相关研究显示其中很多症状可能与肠道双糖酶的
期刊
期刊
强化和完善浮选过程具有很大的意义。阿赫塔尔斯克选矿厂,改装成快速工作制的浮选机,大大地提高了浮选机的生产能力和改善了质量指标,简化了浮选机的操作。尽管在被处理的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