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在整个经济中扮演着信贷配置、金融中介等一系列重要的角色,因此银行业的稳定是整个金融业以及宏观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一个金融制度尚不健全的国家,银行业是否处于稳健经营的状态更是关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的研究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直到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更加使得银行稳定性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我国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与发达国家的区别在于我国的银行业由国有控股银行主导,具有相对垄断地位。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崛起使得国有控股银行的垄断地位有所动摇,银行业的集中度过高情况正在趋于缓和。由于银行业的稳定性与市场结构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加上我国这种独特的市场结构,因此研究银行业稳定性与竞争度、集中度之间的关系具有其必要性。随着学界银行稳定性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完善,为从银行业市场结构的视角剖析银行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历史变迁,发现我国银行业的垄断结构早已形成,由于历史上银行业的垄断地位过于突出,将垄断转化为竞争的尝试仍然需要不断的努力。其次,本文对银行业稳定性的理论基础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由经济周期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等构成了银行稳定性的理论基础,由宏观经济因素、内部治理因素以及市场结构因素构成了影响银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其影响方向的正负由不同国家的不同性质决定,因此应当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来进行研究。本文为了验证我国银行业的稳定性与集中度和竞争度之间的关系,先对各稳定性指标以及集中度、竞争度指标进行了测算,发现我国的稳定性存在着隐患,而集中度正在逐年降低。根据测算结果,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在我国这样一个银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的国家,降低集中度将有利于银行稳定。同时,由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度不强,在现阶段增加银行业竞争度亦将有利于银行稳定性。在研究国内竞争度高低对银行稳定性影响的同时,考虑到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加入了外资银行的竞争对我国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鼓励好的外资银行进入将有利于我国银行稳定性。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应当强化监管部门的监管,完善准入机制;鼓励银行做大而不是一味增加银行数量;促进银行多元化竞争,发展存贷款以外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