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骨骼肌萎缩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人群的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抗阻运动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增长肌肉力量、体积和耐力的有效方法。但前期研究中抗阻运动干预强度较高,使参与的患者人群有所限制。如何使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抗阻运动更实用、可行,提高血透患者的参与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研究目的:本研究对肌力≥3+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期间实施为期12周的中低强度抗阻运动干预,评价此干预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力量、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研究,便利选取北京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肌力≥3+级(MRC分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8例,其中一家作为干预组(44例),另一家作为对照组(44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接受血液透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每周2次的中低强度抗阻运动干预。干预措施:在透析治疗的第2-4小时进行30分钟左右,以弹力带和沙袋为阻力,患者进行上、下肢和腹部对抗阻力的运动。干预期间每4周收集一次患者的四肢周径、肌肉力量、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数据,干预结束时采用中低强度抗阻运动过程评价问卷对干预过程进行评价。干预结束后12周再次对患者生活质量做出评价。结果: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流失8例,对照组流失7例,共有73名患者完成了全部资料的收集。研究结果显示:(1)干预组研究对象干预12周时的上臂肘伸展位与肘屈曲位周径、前臂最大与最小周径、左侧与右侧大腿周径、左侧小腿最大周径、左侧与右侧小腿最小周径、胸大肌、肱肌、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左侧与右侧股四头肌、左侧胫前肌肌力达正常率、自评躯体功能均高于干预前;10次坐-立体位试验时间较干预前缩短,各项指标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只有上臂肘伸展位周径,右侧大腿周径以及左侧小腿最大周径高于干预前,且幅度不及干预组大。(2)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前臂最大周径、前臂最小周径、左侧小腿最小周径与右侧小腿最小周径、胸大肌与肱二头肌达正常率、10次坐-立体位试验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3)生活质量除自评躯体功能外的其他7个维度: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以及生理健康与精神健康两类综合评分重复测量的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分组因素及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4)91.7%的研究对象对本次干预的内容、方式和时间表示满意。结论:中低强度抗阻运动干预可能能够增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力量、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躯体功能,但对除躯体功能以外的生活质量其余各维度未发现作用。本研究为今后护理人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骼肌萎缩干预领域开展实践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建议对肌肉力量采用更为客观的测量方法,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进一步通过延长干预时间来研究证实。另外,以弹力带与沙袋作为阻力的中低强度抗阻运动干预得到了大部分研究对象的认可,但也有部分研究对象建议器械应该多样化,下肢肌肉力量锻炼应该加强等,为今后的干预提供了借鉴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