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资本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一直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重点及热点问题,这也不断促进着资本结构理论本身的发展和完善。而资本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主要包含股权结构治理效应及债权结构治理效应。债权融资在公司日常经营决策及长期战略决策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与股权融资不同的是,它规定债务人按照约定的日期还本付息。当上市公司选择融资经营时,会根据公司现实情况选择最优融资结构,这不仅涉及到权衡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合理比例,对于债权融资,还涉及到债权期限结构的选择,即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比例,另外,还有债权来源结构,主要包括银行债权和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债权。由于中国具有的特殊国情、经济体制及目前尚不发达的债券市场,受这些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造成我国上市公司相对于债权融资,更加倾向于股权融资,即使上市公司选择债权融资方式,也更加倾向于短期债权融资,主要由短期银行借款构成,这些情况难免造成了我国上市企业债权融资结构严重失衡现象。另外,在特殊体制作用下,由于政府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存在特殊保护机制,其更容易从银行取得借款,而对于非国有控股的其他上市企业来说,银行作为债权人,更多关注对借款风险的严格控制,资信评级较好的企业只能从银行获得短期借款,而资信评级较差的企业则无法从银行获取借款。因此,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总体表现为负债总体水平偏低、短期负债水平偏高、长期负债水平过低的现象。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是上市公司的两种重要融资渠道,不同融资渠道代表不同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最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股权治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但由于治理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性,委托代理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公司治理效率低下,股权治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近些年经济体制的改革,两会积极推行债券制度市场化,企业债券的成功发行为其债权融资奠定了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上市公司过度依赖银行借款和通过股权筹资导致融资结构失衡的现状。因此,在新的经济体制及上市公司融资环境下,研究债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机制及如何从债权治理角度出发提高上市公司业绩将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在举债经营的基础上是否发挥了其债权治理效应,从而为上市公司进一步优化负债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供指导,并促进债权融资市场健康发展,对于经济市场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深入发展,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为企业合理安排安排资本结构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得资本结构不断朝着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方向改善,在这为数不多的研究当中,大部分学者主要研究债权总体结构对绩效的影响。另外,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差异,学者们选取衡量指标存在差异,比如,国外学者大部分采用托宾Q值这一指标来衡量公司绩效,我国学者由于并不具备使用托宾Q值的客观条件,多采用每股收益EPS或者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衡量绩效,另外由于学者选择研究的行业不同、样本的时间跨度不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学者们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本文在分析债权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前先梳理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概述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选择房地产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它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初始投资额大,负债水平高,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上市企业的债权治理效应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以2011-2013年三年间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数据为观测样本,从三个角度研究债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分别是总体负债水平、债权期限结构、债权来源结构。实证部分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意见及建议。
本文第一章简述了提出本研究课题的背景及相应的意义,并就文章整体的研究思路、主要框架、创新点进行了梳理;第二章针对已有的关于债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文献按照学者们得出的实证结论进行归类整理,并作出相关评述,引出本文的研究方向及预期达到的研究目的。第三章就本研究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如债权结构、公司绩效等概念进行界定与概述,另外就本研究基于的理论基础进行简要论述,即MM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第四章基于前一章节提出的理论基础,针对负债总体水平、债权期限结构及债权来源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其影响机制,并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五章是实证研究设计,主要包括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变量的定义及选取、实证模型的构建等。第六章是实证检验与分析,首先针对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公司业绩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的方法得到能够较全面衡量公司业绩的综合指标,其次,对于本文所选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掌握房地产行业总体情况,并针对解释变量做了相关性分析,为了及时改进实证模型,消除多重共线性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最后,针对本文提出的五个研究假设通过回归分析进行检验,并对得出的结论进行相应地阐述。第七章是研究结论与建议,首先梳理了本文得出的一系列结论,并针对未来改进的方向提出了意见建议,然后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
基于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本文得出以下结论:①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与业绩之间显著负相关。可见,高负债水平并不像信号传递理论预期的那样,会传递给外部投资者企业经营前景良好的信息,反而使外部投资者认为企业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使企业面临高水平的财务风险,从而带来经营风险,债务融资并未有效发挥其杠杆效应及税盾效应来提高公司业绩。②房地产上市公司流动负债率与业绩显著负相关,非流动负债率与业绩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流动负债还款期限短,对公司的经营现金流要求较高以满足债务偿还需求,债务偿还的成本小于现金流可能带来的机会成本,从而降低公司业绩。而非流动负债的还款期限一般在5年以上,短期内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非流动负债融资带来的现金流有利于企业长期经营的稳定性,另外偿债压力会促使企业减少过度投资,有利于业绩的提升。另外,我国房地产业大部分上市公司非流动负债主要还是以银行长期借款为主,由于长期借款产生的利息不计税收,产生税盾效应,可以提高公司业绩。③房地产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比例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商业信用借款比例与公司业绩不显著正相关。银行借款作为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的主要来源,提前约定了还本付息的日期,能够给企业日常经营提供一定的稳定性。而商业信用借款还款期限不确定性强,债权人掌握主动权,有权随时赎回资金,尽管商业信用借款在信用期限内,企业可以在不需要付出任何附加成本的前提下无偿使用这部分资金,但也需要专业人员对商业信用借款进行有效管理及充分利用,实证结果显示商业信用借款与公司业绩不显著正相关,可见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尚缺乏对商业信用借款的有效管理,需要进一步改进。④房地产上市公司应付债券比例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可见房地产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有利于其业绩的提升,因此上市公司应该避免过度依赖传统债务融资方式(银行借款),进一步优化债务融资结构。
针对本文得出的结论,为促进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机制的发展和完善,使得债权治理机制与股权治理机制相辅相成,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出以下建议:①进一步拓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途径,大力发展我国债券市场,提高债券市场的活跃性,优化债权融资结构;②完善企业破产机制,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③进一步落实银行的监督职能,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④加强企业负债管理,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账户管理及预算编制。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是上市公司的两种重要融资渠道,不同融资渠道代表不同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最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股权治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但由于治理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性,委托代理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公司治理效率低下,股权治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近些年经济体制的改革,两会积极推行债券制度市场化,企业债券的成功发行为其债权融资奠定了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上市公司过度依赖银行借款和通过股权筹资导致融资结构失衡的现状。因此,在新的经济体制及上市公司融资环境下,研究债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机制及如何从债权治理角度出发提高上市公司业绩将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在举债经营的基础上是否发挥了其债权治理效应,从而为上市公司进一步优化负债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供指导,并促进债权融资市场健康发展,对于经济市场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深入发展,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为企业合理安排安排资本结构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得资本结构不断朝着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方向改善,在这为数不多的研究当中,大部分学者主要研究债权总体结构对绩效的影响。另外,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差异,学者们选取衡量指标存在差异,比如,国外学者大部分采用托宾Q值这一指标来衡量公司绩效,我国学者由于并不具备使用托宾Q值的客观条件,多采用每股收益EPS或者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衡量绩效,另外由于学者选择研究的行业不同、样本的时间跨度不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学者们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本文在分析债权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前先梳理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概述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选择房地产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它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初始投资额大,负债水平高,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上市企业的债权治理效应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以2011-2013年三年间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数据为观测样本,从三个角度研究债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分别是总体负债水平、债权期限结构、债权来源结构。实证部分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意见及建议。
本文第一章简述了提出本研究课题的背景及相应的意义,并就文章整体的研究思路、主要框架、创新点进行了梳理;第二章针对已有的关于债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文献按照学者们得出的实证结论进行归类整理,并作出相关评述,引出本文的研究方向及预期达到的研究目的。第三章就本研究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如债权结构、公司绩效等概念进行界定与概述,另外就本研究基于的理论基础进行简要论述,即MM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第四章基于前一章节提出的理论基础,针对负债总体水平、债权期限结构及债权来源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其影响机制,并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五章是实证研究设计,主要包括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变量的定义及选取、实证模型的构建等。第六章是实证检验与分析,首先针对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公司业绩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的方法得到能够较全面衡量公司业绩的综合指标,其次,对于本文所选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掌握房地产行业总体情况,并针对解释变量做了相关性分析,为了及时改进实证模型,消除多重共线性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最后,针对本文提出的五个研究假设通过回归分析进行检验,并对得出的结论进行相应地阐述。第七章是研究结论与建议,首先梳理了本文得出的一系列结论,并针对未来改进的方向提出了意见建议,然后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
基于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本文得出以下结论:①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与业绩之间显著负相关。可见,高负债水平并不像信号传递理论预期的那样,会传递给外部投资者企业经营前景良好的信息,反而使外部投资者认为企业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使企业面临高水平的财务风险,从而带来经营风险,债务融资并未有效发挥其杠杆效应及税盾效应来提高公司业绩。②房地产上市公司流动负债率与业绩显著负相关,非流动负债率与业绩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流动负债还款期限短,对公司的经营现金流要求较高以满足债务偿还需求,债务偿还的成本小于现金流可能带来的机会成本,从而降低公司业绩。而非流动负债的还款期限一般在5年以上,短期内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非流动负债融资带来的现金流有利于企业长期经营的稳定性,另外偿债压力会促使企业减少过度投资,有利于业绩的提升。另外,我国房地产业大部分上市公司非流动负债主要还是以银行长期借款为主,由于长期借款产生的利息不计税收,产生税盾效应,可以提高公司业绩。③房地产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比例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商业信用借款比例与公司业绩不显著正相关。银行借款作为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的主要来源,提前约定了还本付息的日期,能够给企业日常经营提供一定的稳定性。而商业信用借款还款期限不确定性强,债权人掌握主动权,有权随时赎回资金,尽管商业信用借款在信用期限内,企业可以在不需要付出任何附加成本的前提下无偿使用这部分资金,但也需要专业人员对商业信用借款进行有效管理及充分利用,实证结果显示商业信用借款与公司业绩不显著正相关,可见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尚缺乏对商业信用借款的有效管理,需要进一步改进。④房地产上市公司应付债券比例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可见房地产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有利于其业绩的提升,因此上市公司应该避免过度依赖传统债务融资方式(银行借款),进一步优化债务融资结构。
针对本文得出的结论,为促进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机制的发展和完善,使得债权治理机制与股权治理机制相辅相成,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出以下建议:①进一步拓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途径,大力发展我国债券市场,提高债券市场的活跃性,优化债权融资结构;②完善企业破产机制,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③进一步落实银行的监督职能,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④加强企业负债管理,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账户管理及预算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