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道,是中华传统伦理的起点,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孝道承载了家庭养老的重要功能。然而,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迁,人们的思想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据此,本研究从农村老年人的孝道观念出发,探求当前农村老年人对传统孝道观念的看法以及对自身子女孝行为的评价。本研究基于湖北省14个村的调查数据,共计327位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这部分老年人对传统孝道观念的看法和其对子女孝行为的评价。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及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孝道观念已经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首先,在当代农村老年人眼中,“敬”依然是第一位的,“顺从”明显下降。父母和子女由过去的“盲目顺从”变成“平等商议”。其次,传宗接代逐渐弱化,男女平等增强。嫁出去的女儿不再是泼出去的水,赡养老人儿女并重。再次,老年人不再要求子女时刻随侍在身,而是让子女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帮助自己。最后,“悦亲”得到强化。子女讲话和颜悦色、对老人嘘寒问暖、在外锦绣前程,这都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好回报。第二,女儿养老发挥巨大作用。传统中国,嫁出去的女儿不再具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在家庭养老中扮演缺失者的角色。近年来,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家庭子女个数骤减,经济的发展也催生了一批外出务工女性,她们经济独立的实现和家庭地位的提升使她们有能力为父母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照料。本研究中可以明显看出,女儿无论在生活照顾或精神慰藉上的付出都明显超过了儿子。第三,精神赡养成为父母的期盼。精神赡养是区别于物质赡养或经济供养的一个相对独立性问题。传统社会,人们的时间充裕,机会成本低。而现代社会,家庭居住结构的改变和外出务工的增加,使得“空巢老人”对精神上的需求感上升。第四,孝行评价普遍较好。关于孝道的研究看似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已有研究不断论证“孝道衰落”的情况下,关于孝顺的评价却又持高不下。笔者从此次的调查中发现,排除最不利情况,至少70%以上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子女都持肯定态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自身的健康和经济水平较过去略有提高,对子女的依赖性降低,加之孝道观念的改变,评价子女孝顺的标准也在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特点。第五,老年人的孝道观念影响了其对子女孝行为的评价。越是保留传统观念的老年人对子女的孝顺评价越低,相反,越是现代性的思想的老年人越容易给出子女正面的评价。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论证传统的孝道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对子女的孝顺评价。因此,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将当代老年人的孝道观念与对子女的孝行评价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观念与评价之间的联系。此外,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很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述不甚成熟。探求孝道观念的变迁,应该将更多年龄层次的人群纳入此研究才更具有全面性。其次,全文的连贯性以及后续研究的深入性都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