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长期实行农业扶持工业的发展政策,农业严重滞后,“三农”问题严重。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研究如何在遵循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规定,优化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水平与结构,构建科学的支持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总结了农业国内支持政策方面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农业国内支持水平和结构现状;运用局部均衡原理,从农产品贸易的进口需求函数和出口供应函数出发,基于国家年度财政预算和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约束,以国际贸易中国家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构建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水平优化模型;基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层,以增加农民收入、食物安全、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准则层,构建我国农业国内支持层次结构模型;引用和改进印度Storm模型,并嵌入了利用新奥地利模型构造的劳动力模块,构建了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分析模型;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从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国家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我国“黄箱”最佳支持水平为500亿美元(4149.25亿元人民币)左右;按照我国8.5%的微量允许标准,我国“黄箱”支持水平为1722亿元左右;2003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为1754.45亿元,而“黄箱”支持水平仅为551.43亿元。
(2)依据对总目标作用程度的大小,“绿箱”政策措施依次为咨询和推广服务、农业基础设施服务、培训服务、农业科研、投资援助提供的结构调整援助、病虫害防治、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对生产者直接支付、自然灾害救济支付、环境计划下的支付、不挂钩收入支持、营销与促销服务、粮食安全公共储备、国内食品援助、地区援助计划和检验服务;“黄箱”政策措施依次为按牲畜数量给予的补贴,价格支持,按产品种植面积给予的补贴,对贷款的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及营销贷款。
(3)农业生产者补贴的上调对资本的流动和非农部门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变率的影响较小。农业生产者补贴率增加对非农部门有利,可以降低非农部门总的消费支出,化肥部门受益最大,轻工业次之,服务业最小。轻工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增加较快,化肥与服务业次之,重工业最低。当农业生产者补贴率上调到0.6283时,生产者补贴支出达到15290.11亿元,劳动力由非农部门向农业部门逆向转移。增加玉米、小麦或其它作物生产者补贴率对非农部门劳动力转移率影响较大,而水稻或林牧渔作用较小。
(4)我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空间,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同时,调整我国农业国内支持结构,将以支持流通为主的政策改为以支持农民收入为主。当前我国在部分“绿箱”措施的实施领域还不具备载体以及财政预算的约束,免于削减的“绿箱”措施是政府长期战略。由于“黄箱”措施以补贴和价格支持为主,对国内农业生产的支持作用更大,更直接,短期内农业政策应以“黄箱”措施为主导;但是“黄箱”政策使用要谨慎,只能在部分产品或地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