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高送转"是指高比例的送红股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其经济效果分别与西方的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相类似,成为股利政策的常用方式。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和非流通股份逐渐解禁,证券市场上的流通股数量数迅速膨胀,上市公司开始热衷于实施"高送转",中小投资者也对"高送转"概念股趋之若鹜,其中不乏有成长性高、业绩突出的"高送转"股票,向市场传递公司对未来充满信心,通过"高送转"实现股本扩张,给投资者带来交易机会。但是不免鱼龙混杂,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慷慨的抛出高比例的送股或转股后,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大幅减持,导致上市公司股价连续下跌,套牢了众多的中小股东。那么上市公司实施"高送转"的目的何在,大股东通过"高送转"能够获得什么利益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东手中的非流通股逐渐变成流通股,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大量减持股份赚取差价,达到获利的目的,因此大股东开始关注并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中,大股东拥有控制权优势,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相当突出,在利益攥取动机的驱使下,大股东倾向于利用内部信息进行交易,以获得累计异常收益。相关文献证实"高送转"能够引起股价和流动性发生剧烈变化,再加上大股东有能力控制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制定符合其利益需求的股利政策,因此"高送转"很可能诱生出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高送转"的市场效应,并结合第二类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内部人交易理论,来研究"高送转"与大股东机会主义的作用机制,具体研究上市公司"高送转"后持股5%及以上的大股东在集合竞价系统中的减持程度及获益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高送转"后的长期业绩和市场表现,以验证"高送转"可能是出于大股东实现利益输送目的。本文选取所属年度2006-2014在沪深两市发布送转公告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总样本。对于实施送转行为的公司,选取分配预案公告日后六个月内持股5%及以上的大股东在二级市场集合竞价系统中减持1%及以上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高送转"后大股东的减持程度进行研究,利用事件研究法对"高送转"的市场效应进行研究,选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的方法对大股东减持股份的价格进行检验,采用T参数检验的方法对"高送转"前后的业绩和市场表现进行检验,并对伴有大股东减持的样本组进行了进一步检验。本文研究发现,"高送转"的股利分配政策能够引起市场的热烈反应,具有正的累计异常收益,为大股东在二级市场集合竞价系统中减持股份创造了有利条件。大股东倾向于在"高送转"后进行减持,减持的程度与送转程度正相关,并且能够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和经交易量加权的平均价格减持,证实大股东借助"高送转"实现减持套现的机会主义行为,揭示了"高送转"背后的大股东利益实现的机制。另外,"高送转"并没有传递出上市公司良好的前景,本文证实上市公司实施"高送转"后经营业绩显著下降,没有业绩支撑的"高送转"不存在正的长期累计异常收益,尤其是伴有大股东减持的"高送转",其送转后的业绩表现和市场表现更差,进一步验证了大股东控制下的"高送转"是一种利益输送的工具,侵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拓展了有关送转股和大股东减持的研究。本文专门针对"高送转"现象进行研究,关注在"高送转"后,持股比例5%及以上的大股东在集合竞价系统中的减持程度和减持价格,从大股东减持的独特视角检验其借助"高送转"实现利益输送的目的,将"高送转"和大股东减持联系起来考察,不同于以往文献单独研究"高送转"或大股东减持,区别于从公司管理者的角度研究送转股的动机和经济后果的文献。第二,证实"高送转"迎合了大股东的利益需求,拓展了迎合理论的研究。本文研究了"高送转"后大股东减持的市场时机选择,分析公司在"高送转"前后的经营绩效和市场反应变化,尤其是伴有"高送转"减持的公司经营绩效和市场反应变化,以期进一步揭示"高送转"的背后利益输送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