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致力于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思想的建构。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提出生态思想的萌芽,由于当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生态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因而就没能得到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关注。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出现了如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以及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等诸多研究生态问题的学派。
本文从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入手,进而批判地继承法兰克福学派的某些生态观点,提出这些流派并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提出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反复提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本文便由此出发,去研究怎样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阐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马克思提出实践是联系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也是人类发挥实践能动性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能动性,也就是所谓的实践。我们在把握生态问题时候,要坚持用实践的观点,辩证的去看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出发,马克思提出交往实践的观点。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还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交往方式入手,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交往方式也是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原因,进而提出建立共有制度,来实现人类“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
马克思还站在人的价值角度,去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注意科学和价值统一的原则还有把握“度”的原则。他不仅指出,人的本质是劳动。恢复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就是重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使得人性复归,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
马克思提出“物质变换”的概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合理地调节”、“共同控制”、“靠消耗最小的力量”等条件,目的是不能向自然界过度索取自然资源,不能向自然界过度排放各种废弃物。这些条件都与现代环境保护思想不谋而合。
除此之外,马克思还从资本主义社会所造成的人的异化角度去分析生态危机。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把自然界变成自己的无机身体,而异化劳动使人类不断地丧失作为自己无机身体的外部自然,与此同时,现实的、感性的、人化的自然就愈来愈成为人类所不能支配与驾驭的力量。
通过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思想分析后,我们得出资本主义制度才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解决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而这正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本文将在考究马克思经典文本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分析我国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将马克思的方法论,比如主体性原则,可持续原则,整体性原则等用于指导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