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鄂尔多斯盆地盆地是目前国内油气产量最高的盆地,其中油藏主要分布于中生界延长组的长10-长1段以及延安组,其油源主要为长7烃源岩,气藏主要分布于古生界石千峰组、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以及马家沟组,其气源主要为山西组、太原组及本溪组的煤系烃源岩。目前已发现的油藏或气藏,其类型及分布在不同层系有较大的差别,相应勘探程度很不均衡,目前对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还比较薄弱,这制约了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盆地是目前国内油气产量最高的盆地,其中油藏主要分布于中生界延长组的长10-长1段以及延安组,其油源主要为长7烃源岩,气藏主要分布于古生界石千峰组、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以及马家沟组,其气源主要为山西组、太原组及本溪组的煤系烃源岩。目前已发现的油藏或气藏,其类型及分布在不同层系有较大的差别,相应勘探程度很不均衡,目前对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还比较薄弱,这制约了对该区的进一步综合勘探。本文依据大量地质、地震及测井、录井资料,对已发现的延长组、延安组油藏与长7底凹-隆组合构造、长7底凹-隆组合构造与砂体组合以及长7底凹-隆组合构造与断层组合的关系,以及古生界气藏与太原组底凹-隆组合构造、太原组底凹-隆组合构造与砂体组合、太原组底凹-隆组合构造与断层组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生界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藏、古生界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气藏的相关性,取得了以下初步认识:(1)中生界延长组、延安组不同类型油藏的分布相关性按照砂体走向与长7烃源岩凹-隆组合构造的关系,可将长6、长7段砂体分为四种类型:透镜型(砂体呈透镜型,周围被泥岩包围)、顺坡砂体(砂体延伸尖灭端指向构造低部位,砂体走向与构造等值线斜交)、逆坡砂体(砂体延伸尖灭端指向构造高部位,砂体的走向与构造等值线斜交)以及横坡砂体(砂体上倾一侧边界走向与构造等值线近于平行)。目前已发现的长6、长7段砂岩油藏在现今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分布于横坡砂体中,这些砂体与构造的关系在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新近纪构造演化阶段会发生变化。根据长6、长7段气测全烃曲线与砂泥岩的对应关系,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在砂岩段具有气测全烃高值,第二类在砂岩、泥岩段均具有气测全烃高值。在长7段具有气测显示的112口井的215个层段中,92口井的134个层段具有第二类特征,长6段具有第二类特征的层段略少于长7段,说明砂泥岩叠置组合含油是长6、长7油层的重要特征。已发现的长4+5、长3、长2、长1及延安组油藏和延长组长8、长9、长10油藏大多数分布于断层上或者断层附近,这些断层大部分与长6、长7砂岩油藏切割,另外已发现的15口具有工业产能的长7页岩油井均分布于断层上或断层附近。(2)古生界石千峰组-马家沟组不同类型气藏的分布相关性按照砂体走向与太原组底凹-隆组合构造的关系,可将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及本溪组砂体分为四种类型:透镜型、顺坡砂体、逆坡砂体以及横坡砂体。目前已发现的本溪组及部分太原组的砂岩气藏主要分布于透镜型砂体中,已发现的石盒子组、山西组及部分太原组的砂岩气藏在现今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分布于横坡砂体中,这些砂体与构造的关系在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新近纪构造演化阶段会发生变化。根据石盒子-本溪组气测全烃曲线与砂泥岩(含煤层)的对应关系,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在砂岩段具有气测全烃高值,第二类在砂岩、泥岩段均具有气测全烃高值。在石盒子组-本溪组具有气测显示的524口井的2165个层段中,450口井的1430个层段具有第二类特征,说明砂泥岩叠置组合含气是石盒子组-本溪组气层的重要特征。对盆地内已发现的上古生界、下古生界1000余口高产天然气井(日产气量大于5万方)与断层的关系进行了分析,90%以上的高产井分布于断层上或断层附近;石千峰组气藏均被断层切割,这些断层同样切割了石盒子组-本溪组的砂岩气藏。根据太原组、本溪组与马家沟组的气测全烃曲线特征,将全烃曲线类型分为连续型(在本溪组至马家沟组具有连续的气测全烃高值)和分离型(在本溪组和马家沟组均具有气测全烃高值,但是气测全烃值不连续)。在马家沟组具有气测曲线的269口井中,212口井具有连续型特征,说明这些马家沟组气藏与太原组、本溪组气藏具有叠置相关关系;57口井具有分离型特征,并且这些井在平面上分布于断层上或断层附近,说明这些马家沟组气藏与太原组、本溪组气藏具有断层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裂缝是低渗透储层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对油田注水开发也有较大的影响。准确预测储层裂缝,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其平面展布特征的客观认识以及分析影响储层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是影响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有效、高效注水开发的关键。樊学油区长6、长8油层组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表现出注水井吸水不均、油井见水后产量大幅下降、方向性水淹等问题,开展砂岩裂缝的识别与预测及其分布特征的系统性研究、明确研究区裂缝发育程度势在必
大型沉积盆地的发育和消亡往往受区域动力学环境控制,其构造格局和沉积充填往往具有较好的响应和记录。早古生代晚期是华北克拉通海相盆地走向消亡的关键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经历了由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转化的过程,其构造格局-沉积充填对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发展演化、区域动力学背景和油气潜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为主线,结合野外露头剖面、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相
天环凹陷北段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段上古生界储层非均质性极强,且气、水分布十分复杂,但控制因素仍不明确。复杂的气、水分布可能预示了气、水赋存空间的差异性和储层储集空间的差异性,而这些可能受差异性的成岩作用所致。针对天环北段复杂的气、水分布和储层的强非均质性,本文从差异成岩作用入手,采用微观解剖与宏观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天环北段全区研究基础上,依据区域沉积、构造背景、气、水产出的差异性,选取S1
联三唑类化合物不仅具有高生成焓、高氮含量、高热稳定性,还有更多的修饰位点,通过引入不同基团或成盐等方式,可使人们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性能优越的含能化合物。C-N键连联三唑鲜见有人报道,C-N单键的生成热高于C-C单键的生成热,通过C-N键连接两个三唑环可以减少酸性氢的数量,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含能材料。本文以三氨基胍盐酸盐和甲酸为原料,通过成环反应合成了3-肼基-4-氨基-1,2,4-三唑二盐酸盐
盖层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前人对其进行过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常规圈闭和油气藏中储层上方能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盖层方面,但对在油气运移过程中限制油气运移的盖层研究不够深入。本文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含油性存在差异的岩心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孔隙度、渗透率测试、岩石破裂前后渗透率变化测试以及铸体薄片、荧光薄片等资料分析了含油性存在差异岩石中含油性较差部分的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特征,并据
东方气田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劈的北部,其主要特点是面积大,产能中等,储量丰度和井网密度相对较低,储层间的非均质性很强。自2003年投产以来,目前已经进入产量递减阶段,急需进行挖潜调整,减缓产量的递减。本次研究,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岩心、动态等多维度资料,开展高弯度型重力流水道储层构型研究及有利目标区预测。本文遵循“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原则建立研究区六个层位地层格架,以Y2IIU地层作为目的层
新型含能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对含能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量子化学计算的方法可以有效指导含能化合物分子设计,从而得到目标化合物。本文设计了4种不同双3,4-二氨基-1,2,4-三唑衍生物,评估了它们的核独立化学位移值(NICS)、拉普拉斯键级和键解离能,筛选出2,5-双-(3,4-二氨基1,2,4-三唑)-吡嗪(BDATP)为最优的新型双3,4-二氨基-1,2,4-三唑衍生物含能材料。对BDATP
含能材料作为国防科技及其武器装备的核心材料,高安全性超高能含能材料的精准分子设计与高效绿色合成是含能材料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与技术挑战。机器学习与定量构效关系(QSPR)相结合是新型含能材料研发的有效手段,旨在通过探究含能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而实现高能含能材料的性能预估与智能筛选,可有效提升含能材料研发与应用的效率。本论文从新型含能材料性能预估与分子结构智能化筛选的实际需求出发
准噶尔盆地油气储量丰富,研究区莫西庄-永进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西侧的盆1井西凹陷与昌吉凹陷的北斜坡区,侏罗系储层是其重点勘探层位。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在对沙窝地、莫西庄、征沙村和永进四个地区井下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采用岩心、岩石薄片镜下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阴极发光以及X光衍射等实验方法,对沙窝地、莫西庄和征沙村侏罗系三工河组与永进地区西山窑组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
含能化合物是一类在外界刺激下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化合物,在军事和民品都具有应用。富氮杂环类含能材料因为能量高、感度低而受到广泛关注,1,2,4,5-四嗪类富氮化合物是其中的代表物质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对称1,2,4,5-四嗪的反应机制,制备出几种四嗪化合物并对其热行为进行了研究。以合成3-硝基胍-6-氨基-1,2,4,5-四嗪(NAT)为目标化合物,设计了两种合成路线,并用其中一种路线制备出N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