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报告依据的翻译项目为Natur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中的第十七章Air Pollution。原文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在翻译的过程中需查阅地理、物理等相关的背景资料。该文本属于科普信息类文本。科普信息类文本属于科技文体范畴,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等特征,因此也包含较多描述客观现象和真理的被动句,但同时,由于科普文面向的读者为非专业人士,科普文还具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即通俗性和趣味性。这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需要处理被动句的翻译问题,还要想方设法使译文体现科普文独有的特点,这一点不同于技术文本和科学论文中被动句的翻译。而现在对被动句的研究却主要集中于技术文本和科学论文,对科普文中被动句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旨在对科普文中的被动句进行研究,为译者提供合适的翻译方法,促进中外科技的交流和沟通。本报告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尤其是奈达总结的“四大翻译要求”:词句达意;传达原文的精神和表达方法;表达形式自然易懂;产生相似的反应。从而探讨被动句的翻译方法。同时介绍了科普文与其他科技文体文本不同的特点,对英汉被动句进行了对比,包括英汉被动句在基本结构、表达意义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原文文本中被动句的翻译进行讨论,力求译文表达自然,符合汉语语言习惯,避免“翻译腔”。本文共采取五种翻译方法:译成汉语被动句、汉语主动句、无主句、增译主语和句子成分转换法,并结合翻译项目中的实例逐一进行分析。但本文列出的翻译方法仅限于在翻译项目中采用得五种翻译方法,具有局限性;同时,案列分析中给出的译文并不唯一,很可能还有更好的版本。